課件學習-主要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

主要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
⑴外幣兌換業務
外幣兌換業務是指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購入外幣(對於銀行來說,則是賣出外幣)或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售出外幣(對於銀行來說,則是買入外幣)。企業賣外幣時,一方面將實際收取的記賬本位幣(按照外幣買入價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登記入賬;另一方面將賣出的外幣實際收到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付出的外幣按當日市場匯率(或當期期初市場匯率,下同。不包括外幣資本折算)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
例1: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將50000美元到銀行兌換為人民幣,銀行當日的美元買入價為1美元=8.25人民幣,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8.35元人民幣。
本例中,企業應當在銀行存款美元賬戶記錄美元的減少,同時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售出的美元折算為人民幣,在銀行存款美元賬戶記錄人民幣賬戶記錄美元的減少;按實際收到的人民幣金額,對銀行存款人民幣賬戶記錄人民幣的增加: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的財務費用。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 (50 000×8.25) 412 500
財務費用5 0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50 000美元) (50 000×8.35) 417 500
企業買入外幣時,要按外幣賣出價折算應向銀行支付的記賬本位幣,並記錄所支付的金額;另一方面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買入的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並登記入賬;同時按照買入的外幣金額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實際付出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收取的外幣按照當日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匯兌損益。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因外幣支付需要,從銀行購入10 000美元,銀行當日的美元賣價為1美元=8.40元人民幣,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8.30元人民幣。
本例中,應對銀行存款美元賬戶作增加記錄,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折算為人民幣,對該銀行存款相對應的人民幣賬戶作增加記錄;按照實際付出的人民幣金額對銀行存款賬戶作減少的記錄。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財務費用。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10 000美元) (10 000×8.30) 83 000

財務費用1 000
貨:銀行存款(人民幣) (10 000×8.40) 84 000
⑵外幣購銷業務的會計處理
企業從國外或境外購進原材料、商品或引進設備,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支付的外幣或應支付的外幣折算為人民幣記賬,以確定購入原材料等貨物及債務的入賬價值,同時按照外幣的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如外幣銀行存款和外幣應付賬款賬戶等。
例3: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境外購入不需要安裝的設備一台,設備價款為250 000美元,購入該設備時市場匯率為1美元=8.35元人民幣,款項尚未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機器設備250 000×8.35) 2 087 5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250 000美元)2 087 500
例4:甲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其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美國購入某種工業原料500噸,每噸價格為4 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8.3元人民幣,進口關稅為1 660 000元人民幣,支付進口增值稅3 104 200元人民幣,貨款尚未支付,進口關稅及增值稅由銀行存款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500×4 000×8.3+1 660 000) 18 260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 104 200
貨:應付賬款----美元戶(2 000 000美元) 16 600 000
銀行存款 4 764 200
企業出口商品或產品時,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外幣銷售收入折算為人民幣入賬;對於出口銷售取得的款項或發生的債權,按照折算為人民幣的金額入賬,同時按照外幣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如外幣銀行存款賬戶和外幣應付賬款賬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