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業捐贈受贈業務的財稅實務

 一、對外捐贈
(一)捐贈支出的所得稅前扣除問題
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捐贈支出稅前扣除比例規定是不同的。根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規定,外資企業用於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質的捐贈支出,可以全額作為企業當期的成本、費用列支。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相關規定,內資企業(本文不涉及金融保險企業)用於公益、救濟性的捐贈支出,大多數隻允許按照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稅前扣除。
內、外資企業關於公益救濟性捐贈範圍的界定是一致的。均指通過中國境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或國家機關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業和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企業直接向受益人的捐贈或通過國家機關和中國境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之外的組織進行的間接捐贈均不允許稅前扣除。目前稅法規定的社會團體包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基金會、宋慶齡基金會、減災委員會、中國紅十字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全國老年基金會、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中國之友研究基金會、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老區促進會以及經民政部門批准成立的其他非營利的公益性組織。
另外在下列方面,內資企業享受超過3%的稅前扣除政策:
1、根據財稅(2000)21號文“關於對青少年活動場所電子遊戲廳有關所得稅和營業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自2000年1月1日起,對企業通過國家機關和非營利社會團體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動場所(指為青少年提供科技、文化、德育、愛國主義教育、體育活動的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的公益性場所)的捐贈,準予稅前全額扣除。
2、根據財稅(2000)30號文“關於企業等社會力量向紅十字事業捐贈有關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企業通過國家機關(包括中國紅十字會)和非營利社會團體向紅十字事業的捐贈,準予稅前全額扣除。
3、根據財稅(2001)9號文“關於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中有關所得稅政策的通知”, 企業通過向慈善機構、基金會等非營利機構的公益、救濟性捐贈,準予稅前全額扣除。
4、根據財稅(2001)103號文“關於納稅人向農村義務教育捐贈有關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自2001年7月1日起,企業通過國家機關和非營利社會團體向農村義務教育(不含縣市所在地的鄉鎮、村的國小和國中以及屬於這一階段的特殊教育學校、含和義務教育合併辦校的高中)的捐贈,在取得加蓋接受捐贈或轉贈單位財務專用章的有中央或省級財政部門同意印(監)制的捐贈票據時,準予稅前全額扣除。
5、根據國稅函[2002]890號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等社會力量向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的公益救濟性捐贈稅前扣除問題的通知”,企業通過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向下列四類文化事業的捐贈支出,允許按照年度應納稅所得額10%的比例據實扣除:
a、對國家重點交響樂團、芭蕾舞團、歌劇團、京劇團和其他民族藝術表演團體的捐贈;
b、對公益性的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革命歷史紀念館的捐贈;
c、對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捐贈;
d、對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所屬的非生產經營性的文化館或民眾藝術館接受的社會公益性活動、項目和文化設施等方面的捐贈。
(二)對外捐贈的財稅處理
內、外資企業在對外捐贈的會計、稅務處理方面是一致的。會計上均應該將捐出資產的帳面價值及應該繳納的流轉稅等相關稅費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會計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資產減值準備(如有)
貸:資產(帳面餘額)
應交稅金(視同銷售繳納的流轉稅)
稅務處理上,企業應該將資產捐贈業務分解為按照公允價值視同對外銷售和捐贈兩項業務處理。一方面應該視同銷售繳納流轉稅金,另一方面要按照視同銷售調整增加當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和按照規定的稅前扣除比例調整捐贈支出。財會(2003)29號文“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三)”給出了企業因捐贈事項產生的所得稅納稅調整公式:
因捐贈事項產生的納稅調整金額=〖按照稅法規定的捐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按稅法確定的捐出資產的成本(或原價)—按稅法規定已計提的累計折舊(累計攤銷額)〕—捐贈過程中發生的清理費用及繳納的可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除所得稅以外的相關稅費〗+〖因捐贈事項按會計規定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的金額—稅法規定允許稅前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金額〗
如何理解這個公式呢?公式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對視同銷售業務按照稅法口徑計算的銷售利潤調增應納稅所得額,二是對捐贈支出按照規定的稅前扣除要求做應納稅所得額調整。
允許稅前扣除的捐贈支出的計算公式為:
公益救濟性捐贈扣除額=(稅前利潤總額+其他納稅調增金額—其他納稅調減金額+公益救濟性捐贈金額)*3%(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