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會計業務全程規範化管理的實踐和探索

 一、農發行會計業務規範化管理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農發行建行以來,不斷加強會計業務的規範化管理,在取得了很大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亟需解決的問題,實出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在制度建設系統化方面,存在著原則要求與制度細化銜接之間的矛盾。
 
近幾年來,農發行在制度建設上作了很大的努力,確立包括會計出納制度在內的各項基礎性管理制度。這些基本制度原則性強,覆蓋面廣,體現總體要求,但與此同時與專項業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以及操作規程相配套的問題也相應突出地反映出來,由於制訂專項業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的工作量大,操作性要求高,而且要不斷適應政策調整和專業工作變化發展的要求,很多細則和規程還需要基層行根據實踐情況來制定。因此,基本制度與實施細則、操作規程之間還存在著銜接不上、銜接不好以及制度盲區、盲點的問題。例如,總行先後修改、制定了《會計制度》、《會計制度》、《會計坐班主任管理辦法》、《會計檢查督導管理辦法》等制度辦法,但基層行與之相配套的實施細則未能及時跟進,致使有的基層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落實不到位.
 
(二)在崗位設定科學化方面,存在著崗位設定與人員配備之間的矛盾。
 
崗位是規範化管理的載體,必須要科學設定。崗位設定科學化要求崗位職責明確,崗位標準清晰,崗位紀律嚴明,農發行也正是按照這樣的要求來設崗的。但從實際情況看,支行人數較少,而會計業務崗位眾多,因而兩者之間的矛盾實出。支行會計部一般設有科長崗、坐班主任崗、出納崗、會計崗等15個崗位。會計制度又對一人多崗做了明確規定,如:坐班主任一般不兼業務,專事事後監督;出納與會計不能互兼;會計崗中的印、押、證必須分管,需要3人;電聯行開通後,錄人員、覆核員、管理員、授權員中,前3個崗位不能互兼,等等。支行會計部需配備7人,才能保證會計業務完全按制度、按崗位、按程式運轉。但從實際情況看,支行一般20人左右,有的支行(三、四類行)甚至只有15—17人,會計部門也只有5—6人。再加上會計人員素質、身體狀況、人員休假等因素,會計業務難以保證完全按制度、按崗位、按程式開展。
 
(三)在業務操作的程式化方面,存在著業務規範化要求與人員素質之間的矛盾。
 
業務操作的程式化要求,各專業、各崗位人員在辦理業務時,要嚴格遵守制度規定,嚴格履行手續,嚴格按程式操作,不能無憑無據或逆程式操作。但是,由於支行會計人員的素質偏低,對業務操作的步驟、環節、要求等掌握不清、不精,因而業務操作的盲目性、隨意性和業務處理手續上的逆程式操作,甚至違規操作都時有發生,例如:有的缺乏責任心,造成簡單的技術性差錯;有的會計人員業務操作中未認真執行有關制度、辦法及操作程式,圖省事,走所謂的捷徑;有的以習慣作法代替制度規定;有的受人手緊、素質低等因素制約,違反內控制度規定,業務處理採取“一手清”的違規作法。另外,基層單位會計人員素質、年齡、專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有的會計人員只能從事單一的工作,不能滿足農行一人多崗、一專多能的工作需要,因此,存在著能者多勞,鞭打快牛,工作苦樂不均現象。
 
(四)在管理手段現代化方面,存在著會計核算手段與管理要求之間的矛盾。
 
管理手段現代化要求所有的業務管理都要實現計算機處理,以達到規範操作、提高效率的目的。與商業銀行相比,農發行的會計處理手續繁瑣,具有特殊性。例如,收到企業到帳資金,商業銀行只記一筆帳就可處理了,而農發行為保證封閉管理的效果,會計人員要將存款先記人基本帳戶,再填“資金到帳分割單”,送管戶信貸員進行分割後,會計人員再分別填制“特種轉帳傳票”,分別記人“企業應付利息存款”、“企業收購資金存款”和“企業財務資金存款”帳戶。由於所有資金往來都通過“一基三專”帳戶實現分配並及時分割,因而導致各環節的處理手續很多,而會計電子化水平又較低,會計手工業務所占比重大,效率低。因此,各支行日均10多筆的業務,分行營業部日均20多筆,遇業務高峰期時40—50筆的業務,看似不多,但工作量大,有時即使櫃檯上無一客戶,但會計人員也得埋頭處理大量帳務。 
 
(五)在數據資料的檔案化方面,存在著各支行間標準與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數據資料是業務活動的重要記錄,是檢查各項制度、手續落實與否的重要依據。規範數據資料管理,就要做到數據資料齊全、手續齊備,按程式傳遞和人檔保管,力爭使數據資料管理規範、有序。北京分行轄屬13各支行(部),2000年初在總行開展會計工作等級行考核工作時,經自行驗收,二級行僅2個,達標行4個,其餘為三級行。由於各支行(部)整體會計水平偏低且不平衡,對數據資料檔案化要求的理解水平參差不齊,標準也就不一,使得會計數據資料檔案化水平較低。
 
(六)在考核評比標準化方面,存在著考核標準難以量化的矛盾。
 
確立規範化管理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必須要量化標準,考核獎懲。就會計工作來說,聯行對帳、票據交換、會計報表質量等指標容易量化,但也存在著主銷區、主產區業務量不同、工作量不一的問題;而一些基礎管理工作,如會計制度的落實程度、業務操作的程式性和規範性、檔案資料的管理水平等,很難量化,因而在會計實務和會計程式的核心環節上考核評比的標準也就難以準確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