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問題已經面臨非解決不可的境地

編者按:4月5~6日,安徽省教育廳召開了全省中國小教師工作會議。會上,省教育廳長程藝作了報告,報告在總結經驗的同時,直面教師工作存在的諸多問題:如一些地方的教師嚴重不足、優秀教師外流、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後出現的新問題,等等。與會人員就這些問題作了深入的討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
  安徽省存在的這些問題,在全國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會後,本報記者採訪了安徽省教育總督學李明陽,請他介紹了安徽省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一些具體做法,希望對其他地區有所啟發。

教師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訪安徽省教育廳總督學李明陽

物的問題解決有力教師問題浮出水面

  中國教師報:安徽省專門為教師工作召開會議,可以看得出省里對教師工作的重視。為什麼選擇這個時機召開全省教師工作會議?
  李明陽:近幾年,國家和省里對義務教育投入不小,主要著力解決義務教育的三個問題:保全全——解決危房;保吃飯——解決教師的工資;保運轉——解決學校的公用經費。沒有安全,其他一切都談不上;教師工資不能按時足額兌現,怎么讓老師安心工作;沒有公用經費,學校不可能正常運轉。所以國家和省里下大力氣首先解決這些最為基本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回顧我們走過的路,2001-2005年,安徽省用於危房改造的經費已達32億,改造危房783萬平方米。2006年至2007年,為此還將投入18.4億,另外投入1.1億建寄宿制學校。今年春季,全省城鄉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國家和省又投入20多個億,以保障學校運轉。
  這三個方面都是最基本的保障條件,都屬於學校的生存問題。現在是教育的“三保”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義務教育物的方面問題得到有力解決後,教師的問題自然浮出水面。
  當前,制約教育發展尤其是教育質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已經凸顯為教師問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換句話說,一旦教師隊伍出了問題,就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得了的。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把一些貧困地區教育問題概括為缺教室、缺教師,言簡意賅;也是“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宣布,部屬六所師範院校實行免費教育。中央政府在這方面給各級地方政府作出了表率。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也多次強調,必須在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同時,花大力氣去解決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教師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召開了這次會議。

數量、質量和管理同時困擾著教師隊伍建設

  中國教師報:您認為,現在的教師問題主要包括哪些問題?
  李明陽:現在教師隊伍的現狀具體表現為數量不足、隊伍不穩,管理不活和素質亟待提高。數量、質量和管理同時困擾著教師隊伍建設。
  中國教師報:據我們了解,不只是安徽省,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存在著教師數量不足或者說缺編的現象,有些地方還非常嚴重。您能談一下安徽省的具體情況嗎?
  李明陽:教師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形式:一是學段性的。這幾年高中包括職業高中發展迅速,全省高中教師緊缺問題十分突出,其次是國中;二是區域性的,北方一些地方的問題主要是有編難補、不補,南方因為是山區,教學點多,而且義務教育階段要保證學生就近上學,這些點不能簡單撤掉,有的教學點只有幾個孩子,也要配備必要的老師,這樣就顯得編制不夠;三是學科性的缺編,比如英語,計算機等老師缺得厲害。
  我們省的教師編制標準本來就低於國家兩個百分點。程藝廳長的報告已經講了,安徽省師生比高中是1?誜23.2、國中是1?誜23.3,這兩項排名都是全國倒數第一;國小師生比例是1?誜21.8,全國倒數第七,職業高中的比例近1?誜40,教師資源明顯不足。而且,45歲以上的老師占教師總數的近48.6%,有的學校50歲以上的老師占了一半以上。
  中國教師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李明陽:對於有編不補的區縣,去年省里下文通報了有關縣市區教師的缺額情況,省委組織部門和省教育廳聯合開展了對各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的教育考核,教師是考核中的重要一項,督促各地補充教師。阜陽屬於缺教師比較嚴重的市,他們現在已經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了,並制定了計畫和具體措施。比如,在“十一五”期間,每年按30%的比例擇優選聘阜陽師範應屆畢業生充實全市農村國小。預計能在3-5年內使教師得缺口情況有所好轉。
  省教育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批示要求,和有關部門就如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緊研究、協商。
多管齊下,提高教師隊伍質量

  中國教師報:安徽全國人大代表黃裳裳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提出,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最缺的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她還舉了一些安徽省的例子。對此,您能否談一談,貴省對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有哪些措施?
  李明陽: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是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責和任務。
  第一,要嚴格把好教師入口關。要把“不是什麼人都能當教師”的理念體現到政策中,不行的就要攔在外面。現在,資格認證和聘任權利都放在縣裡,有的縣存在把關不嚴的問題。校長也是如此,要實行校長聘任制和任期制。
  第二,加強培訓。現在倡導遠程教育培訓,一方面節省了食宿交通的開支,另一方面還能夠接受優質培訓。不過遠程培訓一定要做好培訓過程的監控和結果的檢查,我們現在也在作這方面的探索,霍山縣和無為縣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校本培訓和遠程教育都是好事。前者,教研可以更緊密地和老師們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後者,讓優質教育資源更容易走進學校,尤其是農村和邊遠地區的學校。但是關鍵是落實。
  還要重視教師的業務考核。宣城市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他們的體會是,考核內容結合教學實際、考核過程確保公正、考核結果有效運用是做好業務考核的關鍵。
  中國教師報:除了上述措施外,針對農村是否有一些特別的措施?
  李明陽:今年安徽省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意見》,其中,特彆強調了對農村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要實行傾斜政策,規定區域內學校之間的教師要流動。此外,還進一步加大支教的力度,規定城鎮學校新進教師,原則上應先到農村薄弱學校任教1-3年。還有,對在農村學校連續任教5年以上的老師,第六年開始向上浮動一檔職務工資,等等。
  中國教師報:有人對教師流動持有不同意見,認為學校是有文化積澱的,老師對學校有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而這樣流動對教師不公平,也不利於他們個人的發展,可能對學校也會有不利影響。對此,您怎么看?
  李明陽:校風的形成也包括多種因素,如學校所在區域的文化和歷史、學校的歷史、教師隊伍、生源等諸多因素;校風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形成。可以這么說,雖然學校文化和每個人都有關係,但是它不是某個個體帶來的,也不是某個個體能夠帶得走的。所以教師合理、有序地流動對學校文化有影響,但不足以改變一個學校的校風甚至是學校文化。
  老師都喜歡好學校,這是人之常情。但站在另外一個角度,也應該給相對比較差的學校的老師一個鍛鍊的機會和展示自己的寬闊的舞台啊。好的老師到相對差一點的學校,也會利於這個學校的校風建設。我想,真正的好老師應該是既能教好基礎好的學生,也能教好基礎相對差的學生。

保證教師的合理合法收入是地方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

  中國教師報:《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意見》中規定,農村和城鎮統一工資標準,而且要不低於公務員水平,對於有些區縣來說,財政上會不會存在困難?
  李明陽:在實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之前,雖然明文規定雜費不能發津貼,但有些地方教師津貼還是用收取的雜費來發。現在沒有雜費了,教師的津貼發放就出現困難了。但教師合法待遇一定要保障,當地的政府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因為這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
  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能片面理解為就是免學生的學雜費,它包括四個方面,通俗一點講,就是“學生學雜費不要交,教師待遇不能少,學校保障要提高,校舍改造要確保”。老師的合法待遇是不能降低的,在實施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過程中,國家和省反覆強調這一點。
把教師的注意力引到教育教學上來

  中國教師報:程藝廳長在4月5日的報告中已經說了,2000-2004年,安徽省共流失教師472名。其中包括一些特級教師和“教壇新星”。評選出來的教壇新星因為名聲在外,更容易外流。但是,我看到在這次會議下發的資料當中,有一個關於“教壇新星”評選的檔案。為什麼還要大張旗鼓地開展評選活動?
  李明陽:在制定教壇新星評選方案的時候,我就強調,我們的目的絕不是為了選出幾十名省教壇新星,而是通過這種活動,使教師全員參與,整體提高。
  通過這個活動,我們想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要把教師的注意力集中到教育教學上來。教師就要像教師,校長就要像校長,校長潛心治校、教師潛心執教。二是要以優質教育回報社會,進一步樹立教師無私奉獻的形象。

作為教師,就應該有奉獻精神

  中國教師報:師德培訓是教師培訓的首要任務,您認為現在我們應該倡導一種什麼樣的師德?
  李明陽:師德非常重要。極少數教師的不良的行為和態度會對教師的整體形象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像體罰問題,其實體罰學生的老師肯定是極少數的,但是往往帶來的影響非常惡劣。
  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和對別人是不一樣的,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社會,人們對老師的要求,尤其是道德要求要遠遠高於對其他社會成員的要求,老百姓認為社會上很多事情,別人能做但老師是不能做的。這樣的要求並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發生改變,這也反映出,在老百姓的觀念里,教師應該是道德比較高尚的群體。
  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的行為和態度,老百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老師對學習差一點的學生態度不好,家長可能會接受,現在,人們要求教師對孩子都能一視同仁。其實,這也是教師應該做到的。孔子明確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認為應該擴大受教育的對象,學生只要誠心求教,不分貧富,不分好差都應熱心教誨。南郭惠子曾問子貢說:“夫子之門何其雜也?”子貢回答說:“君子正身以俟,欲來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醫之門多病人,隱栝之側多枉木,是以雜也。”就像剛才我說的,好的教師既能教好學生,也能把差學生教好,否則就不是好老師。這也是師德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另一個角度看,黨和政府正是基於教育的公益性,基於教師這個職業的奉獻本質,始終強調教師的待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待遇,始終強調教師的待遇要得到保障。我們老師當然也要想一想,國家為什麼會想方設法保障老師的工資?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就應該有奉獻精神,就不能丟掉師德。
  中國教師報:師德重要,但是師德又是比較抽象的東西,您認為怎樣加強師德建設?
  李明陽:第一,在評價教師的時候要把師德放在首位。我們教壇新星的評選,師德是首要的,如果沒有這一點其他免談。第二,師德要有章可循。要結合實際,制定針對性強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章制度,對教師的導向、約束等都要具體化、規章化。如果沒有規章制度,師德建設就會虛化。第三,要把師德教育貫穿於教師培訓的全過程。第四,應當建立一個社會監督機制。第五,應該建立教師師德考核評價機制,充分運用這個考核的結果,堅持師德考核在教師晉職、晉級和評優中的一票否決。第六,應該堅持樹立正面典型。建立表彰工作的常效機制。

高師院校要為基礎教育提供良好的師資

  中國教師報:這次會議,我們看到安徽省各個師範院校的領導也參加了,為什麼會作這樣的安排?
  李明陽:基礎教育對師範院校有些怨言。有的校長反映,師範院校有的畢業生對基礎教育“新課程”不了解,當然這是個別現象。還有老師說,覺得師範學校的畢業生質量不如以前了,質量下滑。高師院校也說了他們的苦處,因為新課程在中國小剛剛開始,進入高校課程有個過程。另外,考師範院校缺乏很好的生源,一定程度影響了畢業生的質量。
  我們這次所以請師範院校的負責人來,是希望師範院校能夠關注基礎教育的現狀,聽到基礎教育的聲音,關注新課程改革,關注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建設。應當說,從前年以來,高師院校開始重視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效果就非常明顯,只要開始重視了,很快就能培養出適應“新課改”的教師。高師院校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教師隊伍的質量,我們希望高師院校能夠多關注基礎教育的現狀,和學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合作,為基礎教育提供良好的師資。

反 饋

“高考壓力是一個幌子”嗎

  《中國教師報》第195期的深度訪談是記者茅衛東對中央教科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方平先生的採訪,訪談的題目是《高考壓力是一個幌子》。
  程方平先生認為:“校長和教師的素質不夠,正好有中考、高考壓力,所以就有託詞。”這番話,把高考出現的問題責任推到校長與教師,這是對從事基礎教育的校長和教師缺少一個基本的尊重。師範教育不能做到把“把最有才華的學生培養成教師”,優秀的教師從哪裡來?改革之後,師範招生經歷了由提前招生,免費就讀到取消提前招生,實行全額收費的過程,使得師範教育失去對優秀學生的吸引力。在非重點學校從事基礎教育教師的工資並不高,農村與西部偏遠地區的教師收入更加微薄。現在的教師資格認證實際上是一個學歷認證,各類師範的函授、夜大都加速培訓在職教師,教師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精力,效果又如何?如果說教師和校長的素質跟不上形勢,我以為首先要反省的是教師的培養機制問題。
  程方平先生提出了如何教學,如何讓學生從重複做題的勞苦中解放出來,如何把知識和實踐統一起來,等等,確實講得精彩。許多教師並不是不了解這些思想,只是有些像霧裡看花。一些熟悉應試教育的老師認為,如果高考不再經常變動,教育部放下這個指揮棒,教師和學生要適應這種考試並不困難,教師與學生所花費的精力不會更大。其實優秀教師應對高考還是遊刃有餘的,只要這種考試制度不隨便改動,他們就有了推行素質教育的精力和時間。
  把高考壓力看成是一個“幌子”,至少沒有從社會層面上看到其根深蒂固的一面。我把這個訪談推薦給一些中學教師,這些教師認為程方平先生在理解基礎教育的目標和方法非常有建樹,但是把高考的壓力看成是一個幌子,這種說法並不能讓人信服。如果程方平先生今天還是一個中學校長,也是一名基礎教育教師,面臨這種壓力也許就不會得出這種結論。
(江蘇省徐州市  劉古平)

  看到《高考壓力是一個幌子》,很有啟發。文中的觀點,如:“在經濟利益驅動下,很多名校的教師沒有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高中的課改上,只有部分教師對課改感興趣,實實在在地研究探索”,“讓學生學會學習”,“現在急功近利的東西太多,大家都貪圖一時之功,教育也很浮躁”,“教育界的人應該了解學生世界,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沒有不會教的教師,只有對教師缺少正向激勵的政策”等,句句都切中時弊,給人痛快淋漓之感。只是在當前形勢下,我覺得教師也有很多為難之處,一句話,如果一個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誰又對教師的目前負責?畢竟改革探索任何人都不能保證100%的成功。而學生在學校是千分之一,在家庭則是百分之百。
  二十多年的教師經歷讓我倍感教育工作的神聖和神奇,我將繼續在這塊土地上耕耘下去。3月中旬,我參加了市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的學習,課程更多的是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內容。目前,我最大的收穫是體會到搞教育必須跳出教育,從更高的高度、更廣闊的視野反觀教育現狀。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  程衛東)

  編後語:基礎教育問題,不是一個訪談就能說得清楚的,因此難免出現“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情況,而這往往又會引起一番爭執。就如同討論交通擁擠問題,說車太多有理,說路太窄肯定也沒錯。那么這種討論的意義何在?我想,其最終的意義就在於幫助我們更清醒更全面地認識問題所在,並盡力作出有效的調整或者改革。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是常識。危險在於,這個常識也可能成為一些人急功近利,並推卸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的藉口。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教師評價機制在改革,師範教育也在改革,高考也在改,那么,教師是不是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作出一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改進教學方法。而這,正是我們采寫編髮《高考壓力是一個幌子》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