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思維 如何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

從2004年9月開始,天津市大港區第二國小開展了“建立促進國小生髮展性評價體系研究”的實驗,突出落實“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理念,構建“以學評教”的評價體系,做到了——

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

整整一課堂,學生都在“剪”:有的剪蝴蝶,有的剪蜻蜓,還有的在剪梅花。但這卻不是手工課,也不是活動課,而是數學課。待到孩子們剪好了,紛紛放下剪刀,老師讓他們打開剪紙,仔細觀察。學生髮現所有的對稱圖形中都有一條摺痕,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他們很快又發現“每個對稱的圖形都至少有一條對稱軸”……於是,在活潑、輕鬆的氣氛中,學生認識了“對稱軸”,知道了什麼是“軸對稱”。自從天津市大港區第二國小進行教學評價改革實驗以來,像這樣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好課是越來越多了,因為這所國小“以學評教”的評價體系,促使教師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了學生身上,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也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創新評價體系:新課改的牛鼻子

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大港二小之所以瞄準教學評價進行改革實驗,是因為他們對教學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和現行教學評價的偏頗、弊端有著清醒的認識。該校校長郝玉科談到,該校曾經向教師、學生、家長做過調查,發現由於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的衝擊和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主導、輕主體的現象,全面評價學生學習狀況的方案不健全,教師的教學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而學習的過程,特別是情感、態度領域的評價被忽視。家長對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缺乏了解,基本上是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學校、老師和孩子的好壞。大港二小認為,教學評價應當服從和服務於新一輪課程改革,教學評價策略應該也必須與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標相一致。於是,他們下決心要探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給教師以引導。

阿基米德基點:以“學”評“教”

天津大港二小新構建的教學評價體系的核心是“以學評教”。他們提出評價要以“促進發展”為取向,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因素著眼,評價學生學習的全過程。評價要素要涵蓋所有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面,包括學習的態度、習慣、方法和知識與技能、探究與實踐、合作與交流等能力。要以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確定評價的方式方法;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呈現狀態,評價教師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的學習狀況,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和水平,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要體現新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實現評價與考試的發展性功能,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達到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按照這樣的理念,學校構建了面貌一新的評價方案。

過去的教學評價特別是課堂教學評價,總是過多地關注教師的“教”。教師的教案,教師的教態,教師的語言,教師的教學表現和技巧、技能……總之,是從教師的角度評教師、教師的角度評教學。新的教學評價方案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雖然最終評價的還是教師的“教”,但卻變了“角度”,從學生的表現看教師,從學生的學習看教學,就好比評價一個園丁的本事,不是看他有多少“花把勢”,而是看他培育的花草樹木是否根深、苗壯、花繁、葉茂。

就拿學校制訂的“以學評教”課堂教學評價方案來說,就設立了7個評價指標,其中4個指標的評價對象是學生,占60分,3個指標是教師的,占40分。以學生為評價對象的指標包括學生的參與、交往、思維、學習達成狀態等9個評價要素,包括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間是否充足,是否利用多種感官有效參與活動,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較強的自信心,能與教師、同伴主動交流,是否能獨立思考並能提出、回答有創意性的問題,是否識記、理解並掌握了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等等。而以教師為評價對象的5個評價要素重點在評價教師的教學目標、策略和特色,包括是否正確把握、理解並運用好教材,是否了解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否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善於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學生積極參與,有良好的教學機智,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等等。

這樣的設定和權重,有利於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改進、導向和質量監控功能,促使教師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他們還逐步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了學科學生髮展性綜合評價檔案和教師、學生、家長三方互動評價檔案,遵循全面性、過程性、激勵性、多元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將過程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情感激勵與學業成績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一發牽動全身:改革實踐成效彰顯

我們對天津大港二小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的描述或許有些枯燥,然而,這一評價體系運用於實踐的過程中,卻引發出了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故事。

老師上課,不再滿足於純熟技巧的自我表現,而是追求使自己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來負擔。他們以現代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摒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創造條件激發、鞏固、發展學生的興趣,保護他們學習的良好情感和自信心,使學生不斷增強學習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數學課上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特徵”,老師揭示課題後,在黑板上寫出一個數“516”,問:“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學生經過計算,回答是肯定的。老師接著說,“現在我和你們比一比,看誰不用計算,就能迅速判斷出任意一個自然數能否被3整除。”比賽結果,總是教師獲勝,學生們猴急,他們想知道老師是怎樣判斷的,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利用國小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設計新穎問題導入新課,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類似這樣適應學生的教學方法被大港二小教師們越用越熟練。

教師們認識到好的課堂教學,教師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一切教學設計、一切評價標準和教師的一切勞動都要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服務,要努力創設師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交流互動,力求使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構建,使其在現有基礎上得到發展。體育課學習“跳遠”,教師先組織學生練習並體驗,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如何跳得更遠”的問題。第一個學生說:“我是採用快跑的方法。”第二個學生舉手:“我是採用用力踏跳的方法。”還有的說是採用最後幾步快跑的方法。老師啟發學生把自己的方法與別的同學比較,找出區別,分析哪種方法更為科學合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探究、思考和辨析,通過與夥伴、老師的切磋、交流和思想碰撞,充分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了由量到質的跨越,而這正是高質量學習活動的重要表現。

大港二小的教師們有句話:“讓每一朵花都開放,讓每一隻鳥都歌唱”,在新的評價理念下,他們意識到評價要以學生為出發點,激發學生主體精神,促進和諧發展。因此,他們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保護學生的創造火花,探索運用各種激勵為主的評價手段鼓勵學生進步。該校還專門開展了一個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的課題實驗研究,創建了一系列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方式: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美少兒”評價;一項一評的多元化明星評價;心靈對白式的評語評價;循循善誘式的及時評價;群體參與式的典型活動評價;導行式個體評價;小組協作式的教學評價。同時,注重全員參與,有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甚至社會各界評。評價形式也是豐富多樣,有單項評、綜合評、個案評、典型評、書面評、口頭評,等等。總之,是運用多種方法,多渠道、多層面地進行多方位評價。(記者 張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