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軟體在套用中的問題解析》講義(一)

第一章 磚混底框的設計
(一)“按經驗考慮牆樑上部作用的荷載折減”
⑴由於牆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載直接傳給了豎向構件,從而使牆梁的荷載降低。
⑵若選擇此項,則程式對所有的托牆梁均折減,而不判斷該梁是否為牆梁。
(二)“按規範牆梁方法確定托樑上部荷載”
⑴若選擇此項,則則程式自動判斷托牆梁是否為牆梁,若是牆梁則自動按照規範要求計算樑上的荷載,若不是牆梁則按均布荷載方式加到樑上。
⑵若同時選擇“按經驗考慮牆樑上部作用的荷載折減”和“按規範牆梁方法確定托樑上部荷載”兩項,則程式對於牆梁則執行“按規範牆梁方法確定托樑上部荷載”,對於非牆梁則執行“按經驗考慮牆樑上部作用的荷載折減”。
(三)“底框結構剪力牆側移剛度是否應該考慮框線柱的作用”
若選擇此項,則程式在計算側移剛度比時,與框線柱相連的剪力牆將作為組合截面考慮。否則程式分別計算牆、柱側移剛度。
一般而言,對混凝土抗震牆可選擇考慮框線柱的作用,對磚抗震牆可選擇不考慮框線柱的作用。
(四)混凝土牆與磚牆彈性模量比的輸入
⑴適用範圍:混凝土牆與磚牆彈性模量比只有在該結構在某一層既輸入了混凝土牆,又輸入了磚牆時才起作用。
⑵物理意義:混凝土牆與磚牆的彈性模量比。
⑶參數大小:該值預設時為3,大小在3~6之間。
⑷如何填寫:一般而言,混凝土牆的彈性模量是磚牆的10倍以上。如果是同等牆厚,則混凝土牆的剛度就是磚牆的10倍以上。但實際上,在結構設計時,一方面混凝土牆的厚度小於磚牆,從而使混凝土牆的剛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實際地震力作用下混凝土牆所受的地震力是否就是磚牆的10倍以上還是未知數,因此我們不能將該值填得過高。
(五)磚混底框結構風荷載的計算
⑴tat軟體可以直接計算風荷載。
⑵satwe軟體不可以直接計算風荷載,需要設計人員在特殊風荷載定義中人為輸入。
(六)磚混底框不計算地震力時該如何設計?
⑴目前的pmcad軟體不能計算非抗震的磚混底框結構。
⑵處理方法:
①設計人員可以按6度設防計算,磚混抗震驗算結果可以不看。
②磚混抗震驗算完成後執行satwe軟體進行底框部分內力的計算。
⑶處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①一般來說,磚混底框結構,按6度設防計算時地震力並非控制工況。
②對於構件的彎矩值,基本上都是恆+活載控制;剪力值,有可能某些斷面由地震力控制,但該剪力值的大小與恆+活載作用下的剪力值相差也不會很大。直接用該值設計首先肯定安全,其次誤差很小。
③如果個別構件出現其彎矩值和剪力值由地震力控制,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結構的外圍構件中。設計人員或者直接使用該值進行設計,誤差不大,或者作為個案單獨處理。
(七)磚混底框結構剛度比的計算與調整方法探討
(a)規範要求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第7.1.8條第3款明確規定:底層框架-抗震牆房屋的縱橫兩個方向,第二層與底層側向剛度的比值,6、7度時不應大於2.5,8度時不應大於2.0,且均不應小於1.0。
《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第7.1.8條第4款明確規定:底部兩層框架-抗震牆房屋的縱橫兩個方向,底部與底部第二層側向剛度應接近,第三層與底部第二層側向剛度的比值,6、7度時不應大於2.0,8度時不應大於1.5,且均不應小於1.0。
(b)規範精神
⑴由於過渡層為磚房結構,受力複雜,若作為薄弱層,則結構位移反應不均勻,彈塑性變形集中,從而對抗震不利。
⑵充分發揮底部結構的延性,提高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變形和耗能能力。
(c)pmcad對混凝土牆體剛度的計算
⑴對無洞口牆體的計算
①如果牆體高寬比m<1.0,則只計算剪下剛度,計算公式為(略)
②如果牆體高寬比m>1.0,則需計算剪彎剛度,計算公式為(略)
⑵對小洞口牆體的計算
①小洞口牆體的判別標準α=(略)≤0.4
②目前的pmcad軟體,對於磚混底框結構,只允許開設小洞口的剪力牆。對於α≥0.6或洞口高度大於等於0.8倍牆高的大洞口剪力牆,則只能分片輸入。
③pmcad軟體根據開洞率按照《抗震規範》表7.2.3乘以牆段洞口影響係數計算小洞口剪力牆的剛度。
(d)工程算例:(例子還有圖形等,未錄入)本例通過不改變剪力牆布置而用剪力牆開豎縫的方法來滿足其剛度比的要求。(略)
(e)設豎縫的剪力牆牆體的構造要求
⑴豎縫兩側應設定暗柱。
⑵剪力牆的豎縫應開到梁底,將剪力牆分乘高寬比大於1.5,但也不宜大於2.5的若干個牆板單元。
⑶對帶框線的低矮鋼筋混凝土牆的框線柱的配筋不應小於無鋼筋混凝土抗震牆的框架柱的配筋和箍筋要求。
⑷帶框線的低矮鋼筋混凝土牆的框線梁,應在豎縫的兩側1.5倍梁高範圍內箍筋加密,其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0mm。
⑸豎縫的寬度可與牆厚相等,豎縫處可用預製鋼筋混凝土塊填入,並做好防水。
(f)底部框架-剪力牆部分為兩層的磚混底框結構,可以通過開設洞口的方式形成高寬比大於2的若干牆段。
註:本條因為文字編輯的原因略去了一些公式,這些公式可以從其他一些書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