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會計職稱考試《經濟法》問題解答

1.提問:單位職工當月收到單位所欠職工的借款是否也和當月的工資一起計算個人所得稅款?

解答:否。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徵收的一種稅,職工收到的單位所欠職工借款不屬於個人所得。 

 
  2.提問:關於訴訟時效期間的問題,既然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為什麼還分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特別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呢?

解答:《民法通則》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這並不意味著訴訟時效就是20年。不同的訴訟事宜,要按法律的規定遵循普通訴訟時效期間(2年)或特別訴訟時效期間。注意:這裡2年或者1年或者其他規定期間,均是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於是就產生了一種可能性:當事人一直不知道,從道理上推測也不可能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了,法律是否還要保護其勝訴權?為了穩定社會經濟秩序,便於人民法院及時調查案情和蒐集證據,法律規定了最長20年的保護期。超過20年,權利人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犯,就喪失了依訴訟程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法律另有規定除外),義務人可因此不再履行義務,但如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所以,考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要注意把握其內在涵義,區分不同的概念和使用情況,千萬不要搞混了。 

 
  3.提問: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不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從事營利性活動的人。這些人指哪些?

解答: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公務員、警官、法官、檢察官等,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