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評估師考試指導:所得稅的處理

  有關所得稅的處理,同大家分享一下。 所得稅費用就是所得稅,應交所得稅就是按照稅法規定所計 算出來的應交的所得稅,在應付稅款法下,所得稅和應交所得稅的金額是相等的,也就是說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是沒有影響的;但是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是不相等的,即如果存在時間性差異,就要通過遞延稅款來對所得稅進行調整,即所得稅=應交所得稅+遞延稅款的貸方或-遞延稅款的借方。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或-納稅調整事項,其中納稅調整事項包括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本期產生的永久性差異、本期產生的時間性差異。
只有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核算所得稅的,同時存在時間性差異的,則應該通過遞延稅款科目對所得稅進行調整,即所得稅=應交所得稅+遞延稅款貸方金額或-遞延稅款借方金額
因為當所得稅採用債務法核算時 ,如果稅率變動或開徵新稅的,都需要對遞延稅款科目的餘額來進行調整的,如果稅率下降,應該在遞延稅款的反方向進行調整,即如果原來遞延稅款是貸方餘額,則所調整的金額應該在借方,如果在遞延稅款的借方餘額的,則調整的金額應該在貸方。如果稅率上升的,則應該在遞延稅款的同方向調整,即如果原來遞延稅款是貸方餘額,則所調整的金額應該仍然在貸方,如果在遞延稅款的借方餘額的,則調整的金額應該也在借方。
如果時間性差異在稅前會計利潤的基礎上加上的,則應該在遞延稅款的借方反映,如果時間性差異在稅前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減去的,則應該在遞延稅款的貸方反映。即發生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和轉回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在遞延稅款的貸方反映;發生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和轉回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在遞延稅款的借方反映。
常見的應納稅時間性差異有:
(1)權益法下投資方所得稅稅率高於被投資方所得稅稅率時,投資方根據被投資方實現的淨潤確認的投資收益?br>(2)會計上計提的折舊費用小於稅法上計提的折舊費用的差額;
(3)其他的情況。
常見的可抵減時間性差異有:
(1)計提的壞賬準備和稅法上允許扣除的壞賬準備之間的差額;
(2)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委託貸款-減值準備;
(3)會計上計提的折舊費用大於稅法上計提的折舊費用的差額;
(4)產品的保修費用;
(5)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
(6)開辦費攤銷;
(7)其他的情況。
常見的永久性差異:
(1)違反稅法規定的罰款支出;
(2)非公益性捐贈支出;
(3)超過計稅標準的工資費用。
(4)超標的業務招待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