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經濟師考試-經濟學基礎備考綱要(二)

第二部分 財政

一、財政職能

1、市場機制本身存在的缺陷表現在:——、——、——、——、——、——;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作用,政府巨觀調控起——作用。

2、——和——是政府的重要職能;——是政府實現其職能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職能主要通過——來實現,也叫——;它有以下特徵:——、——、——、——。

3、財政職能主要有——、——、——、——。

4、資源配置:從內涵看,主要通過——調整,促使最佳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地區結構和企業結構形成,以科學合理地運用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充分運用;從外延看,從機制角度分——和——;從市場主體分——、——、——、——;資源配置職能範圍: ——、——、——、——;手段有——、——、——、——。

5、收入分配:是財政被賦予的基本功能,是——的集中體現,有兩含義:——進行初次分配,——;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合理取決與——和——;範圍:——、——;手段有——、——、——。

6、經濟調控職能:就是通過——對生產、消費、儲蓄和投資等行為發生影響,使——、——、——保持在合理區間內,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7、監督管理職能:指在履行——、——、——基礎上,對國民經濟各方面活動進行——和——的功能。

8、由於存在( ),為維護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要求財政發揮監督管理職能。

a利益主體多元化 b經濟決策分散性 c經濟活動排他性、自發性 d經濟計畫的變動性 e經濟管理的複雜性

9、為維護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要求財政發揮監督管理職能作用,具體有:——、——、——、——。

二、稅收

10、稅收原則是——;總體可歸納為——、——、——三原則。

11、稅收負擔,是衡量納稅人承受因納稅而形成——的程度,反映國家和納稅人在——關係上的合理程度,是制定稅收政策和稅收制度核心。

12、衡量稅收負擔的指標分為:——、——;影響稅收負擔的因素:——、——、——、——。

13、稅收負擔轉嫁方式有——、——、——、——;稅收負擔轉嫁條件:——、——、——、——。

14、稅制結構是指一國稅收關係的——和——,是國家根據當時經濟條件和發展要求,在特定稅收制度下,由——、——、——、——組成,分別——、——、——的整體系統。

15、稅種分類,按課稅對象,分——、——、——、——;按稅負轉嫁與否分——、——;按收入財政級次分——、——、——;按稅類、稅種地位和作用不同分——、——;在我國,——居於絕對主體地位,——居次席。

16、稅種結構取決於( )等客觀經濟條件。

a社會生產力水平

b國民經濟結構

c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

d經濟管理體制

17、——是稅收運行的結果,它反映稅收分配活動的廣度和深度,是稅種結構的——反映,是稅負水平的指示器,通常衡量一國稅收收入的實際水平、稅制結構合理程度和稅收制度完善與否。分——和——。

18、稅制要素結構指稅制中——、——、——等基本要素內部的具體構成。

19、稅制結構最佳化衡量標準有:——、——。

20、國際稅收與一般稅收聯繫有:——、——、——;區別有——、——、——。p61

21、國際稅收關係的核心是——;按屬地原則——,按屬人原則——、——。

22、國際重複徵稅有:不同稅收管轄權重疊:——、——、——;同種稅收管轄權重疊有——、——。

23、為避免或消除國際重複徵稅,國際採用方法有兩種:——、——。

24、各國採用減輕或免除國際重複徵稅方法有——、——、——、——。

25、按調整對象內容不同,稅法分——、——。我國稅法的法律級次主要包括——、——、——、——、——。

26、稅收法律關係的主體分為——、——;他們權利和義務主要有?稅收法律關係特點:——、——、——。p64

27、納稅義務人違反稅法行為有——、——、——、——;應負法律責任有——、——。

三、國債

28、國債性質——、——;功能有——、——、——。

29、國債,按應債資金來源分——、——;按償還期限分——、——、——、——;按發行憑證分——、——;按付息方式分——、——、——;按流通與否分——、——。

30、在國債結構中,對經濟影響較大是對——、——的選擇與確定。

31、國債發行方式有——、——、——、——;我國先後採取了——、——、——、——;其中——是我國國債發行方式重大改革。

32、國債流通轉讓具體方式有——、——、——、——;償還方式有——、——、——、——、——、——。

33、國家償債資金來源有——、——、——、——;我國目前採用——、——方法,從發展角度看,建立——應成為今後償債主要資金來源。

34、國債負擔表現形式有——、——、——、——;舉債規模適度取決因素有——、——、——。

35、國債規模適度與否衡量指標有——、——、——;衡量外債規模指標有——、——、——。p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