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擴招中失去個性 委員質疑四大“怪現狀”(一)

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藝術專業學生,拿著繪畫工具經過教室走廊 本報記者 蔡京瑞 攝

高校一併校,都愛改名字,“科技”兩字是首選;學院顯得不夠檔次,總要當“大學”……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董協良指出,一向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的大學目前存在四大怪現狀。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鄭蘭蓀昨日也表示,連續多年的高校擴招之後,受高等教育人的數量是上去了,但質量並沒有提高,許多大學在擴招中失去個性和特色,造成“千校一面”。

■名字改了 品牌丟了

“高校並校帶來了軟資源的浪費。”董協良說,我們西安有很多著名的高校,但是經過並校,原有的名牌沒有了,比如南郊一所大學,自身研究的領域在業內獨樹一幟,但是一併校,改了名字,原來積澱的品牌優勢一下子就喪失了,讓人覺得非常可惜。

還有另一所合併高校,本身是研究醫學的,但是一併校,原來響噹噹的牌子被併入了另外一所大學,結果自己闖出來的牌子被另一所專科院校獲取了。

■專業全了 特色沒了

董協良表示,高校自身優勢和特色也是一所學校無形資產價值的體現,它代表著一所高校的教學科研方向和優勢。

董協良指出,目前很多高校開設了很多自身根本不擅長、不具備教學優勢的學科,明明是理工科院校,偏偏設立藝術、音樂專業,盲目辦專業,貪大求全,拋棄了自己原有的特色和目前在某方面具備的優勢,必然導致教學質量的下滑。

■校區多了 負債重了

“高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青睞大學城,地盤越來越大,樓越來越高,實際上很多學校因為擴建征地背負了沉重的債務。債務怎么還?就是從學生口袋裡掏,降低分數線擴大招生,搞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趕緊還上銀行的貸款。”董協良說。

“校區擴展後,隱性的教育質量滑坡暫且不說,光學校的管理成本也在加大!”董協良舉例說,很多高校因為擴建校區,幾個校區經常南轅北轍,有時管理層要在一起碰頭開個會,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學校大了 質量降了

“中專升大專,專科升本科,學院升大學,成為普遍的潮流。”董協良指出學校升格的結果是,消滅中等專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整個社會都來培養大學生。造成高級技工、中級技工嚴重短缺,同時也導致大學教育質量低下,大學生工作難找。

鄭蘭蓀對此表示,高校擴招“後遺症”已暴露出來。“過去一個班20~30名學生,現在是40~50人,上課成了報告會,教學質量必然下降。”鄭蘭蓀建議,各高校要顯現自身傳統和特色,扭轉“過窄的專業素質、過重的功利導向、過弱的人文素質、過強的共性控制”。

■病象調查

外語大學辦影視

石油大學搞聲樂

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對我國高校專業設定表示擔憂:“目前,我國高校的專業設定普遍雷同,特色越來越弱化,不少專業脫離實際,甚至沒有辦學條件也要跟風開設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對此,記者走訪了陝西的一些高校。

“高校裡面的潛規則”

西安外國語大學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四所外語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所主要外語語種齊全的普通高校。記者發現,在這所全國著名的外語類大學中,開設著許多藝術類專業,甚至還辦著一個影視學院。

昨日下午,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影影視傳媒學院黨政辦公室李主任表示,更多問題需要採訪該院秦院長,他作為辦公室主任不好回答。李主任只是介紹,從2003年開始,西安外國語大學開辦了西影影視傳媒學院,也開設了動畫、攝影、藝術設計等藝術類專業;目前已經有1200多名在校學生,都是全國統招過來的。李主任表示,各個大學其實都存在開設藝術類專業的現象,外省比陝西還厲害,有些理工學校甚至還開設新聞專業。李主任將其稱為“高校裡面的潛規則”。

該傳媒學院兩名大二播音專業的女生說:“我們學院的一半老師都是從外面臨時聘請的,有電台的播音員,也有其他大學的老師。”記者問這個專業畢業是否好找工作,兩名女生想了一會兒說:“肯定不好找,只能先拿到文憑再說。”

就業難比“專業”畢業生

近年來,藝術類考生生源增多,許多理工類大學也紛紛開設此類專業,甚至連西安石油大學都開設了聲樂、器樂等音樂專業,還有廣告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昨日下午,西安石油大學一位史老師介紹,石油大學美術專業分廣告設計和環藝設計,每年招120人,今年有8000多名學生報考。

西安石油大學本是西北地區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學科為特色的普通高等學校,為什麼也要培養藝術類學生?記者來到石油大學黨委辦公室採訪,辦公室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有學校宣傳部才能接待記者。記者又來到學校宣傳部,宣傳部一位李部長說,領導正在開會,等開完會才能抽時間談,並留下記者的名片,但是截至發稿前,他一直未和記者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