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聯考輔導:聯考作文如何做到穩中求勝(2)

  2000年的聯考作文題(全國卷)“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本身不就是提醒考生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看問題嗎?2001年的聯考作文題(全國卷)談“誠信”,對這個話題的認識也套用辯證思想。“誠信”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在今天的社會中應大力提倡弘揚,但不看對象,盲目的誠信,如臥底警察對匪徒的誠信,封建臣民對君王的愚忠,顯然是無益而有害,我們要堅決鄙棄。
由此可見,辯證的觀點對寫作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要提醒學生高度重視。
二、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想十分豐富,有三大塊:1、矛盾的觀點;2、聯繫的觀點;3、發展的觀點。每大塊又有許多內容。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主要要善於運用矛盾觀點中的全面觀點(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觀點)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發展觀點中的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和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
全面觀點就是全面的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的觀點,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其反面,同時還要看到事物的主要方面,如上文把“假如記憶能夠移植”看作雙刃劍,利弊同在,美醜共存。一分為二反過來就是片面、武斷。片面、武斷的根源在於“過”和“偏”,失卻分寸,從而經不起推敲和站不住腳。真理往前走一步便是謬誤。變成謬誤,何以服人。因此在寫作時要用全面的觀點分析問題,克服片面化。
三、辯證思想的運用
下面就以高二教材的兩個老題目為例,談談辨正思想的運用。
題一:《也談“多多益善”》
全面分析問題,看到事物的兩面,即“多多益善”與“多多不益善”,確立論點“多多未必益善”(因為這個論點相比而言有一定的針對性與新意),顯然只是羅列“多多不益善”的現象是未深入本質的,要剖析“多多”與“益善”的本質聯繫,擬寫作提綱如下:
也談“多多益善”
引論:提出“多多未必益善”(全面觀點)
本論:1,“多多”是否“益善”要看“度”(發展觀點)
2,“多多”是否“益善”要看“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3,“多多”是否“益善”要看“環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4,客觀事物的“多”是否“益善”要看主觀的人如何對待(同上)
結論:略
題二:《也談“知足常樂”》
古語有云:“知足常樂”,它來源於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長久”。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知道滿足就永遠快樂,它是用來教育那種得寸進尺,貪得無厭的人的。但如果用這句話來作為我們今天的生活指南,那就值得商量一下。坦率地說,就是鄙棄,我主張永遠進取,即“永不知足”!
首先,我們應該在學習上永不知足。我們每一個青少年都應該多學些知識。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經說過:“愈學習,愈發現自己無知。”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懂得做人的道理,成為有用的人才。如果滿足於所學的東西,滿足於一知半解,將會半途而廢,一事無成。
雷鋒同志曾經說過:“在工作上要向高標準看齊。”這就是說人們應該在工作上永不知足。將來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更不應該知足。眾所周知,英國大科學家牛頓青年時代可謂才華橫溢,前半生髮現了牛頓力學定律,為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到了晚年,他自我滿足,不再深入研究,信了神學,徘徊不前。因此,他的後不生,顯得黯然失色。
與他相反,英國物理學家焦耳,為了測定熱量和功的數量的關係,精心設計量熱器。經過多次實驗,他的實驗結果本來已經相當精確了,但他並沒有滿足已有的成就,在四十年里,一共進行了四百多次實驗。他得到的數值,保持了三十年沒有較大的變化。這在物理學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氣可夫曾有句名言佳句:對自己不滿足,是任何天才的根本特徵.由此看來,科學事業中“知足者”是不會常樂的。
那么生活上是不是就可以“知足常樂呢?”我認為可以也不可以,就個人來說,不應該貪得無厭、損人利己,一味去追求金錢和物質財富,這就是雷鋒同志所說的“在生活上要向低標準看齊”的意思吧!但如果是對全體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則應該“不知足”。建國五十多年了,這些年來,我們的生活水平雖然在不斷提高,但我們應該看到有些貧困地區人民的溫飽問題還未解決,或剛剛解決,我們與一些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如果我們“知足”了,那么我們就再也不能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這樣不但趕不上已開發國家,而且還會更加落後。那時,人民不僅不會“常樂”,而會“常愁”了。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改革的時代,知識和信息的時代,科學技術一日千里,“不是強者,就不屬於這個時代”,就不能“知足”,而要不斷進取。
知足,會目光短淺;知足,會固步自封;知足,會見識淺薄。知足,使人愚昧,鬥志消磨,給人帶來“常憂”而不是“常樂”。只有不知足,才能使人具有追求、探索、開拓的當代精神;給人以堅強的意志,奮鬥的激情;使人不屈不撓,勤學好問,只有奮勇登攀,勇往直前,才能“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