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小貼士:高考期間的愛情如何處理?

  我們交往有一年了,現在我們是高三的學生。所有的人都在反對,但是我們在堅持著自己的信念。一直支持我的信念是:只要考上同一所大學,我們就自由了。

有段時間我覺得學習的壓力,父母的壓力,老師的壓力,快要讓我趴下了,連自殺的決心都有了,但我沒有勇氣。惟一的發泄是在被子裡哭泣,那時的生活就像一根崩緊的絲繩,再用力就要斷了。
 
真的,在學習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一個相互鼓勵的眼神可以給我注入無窮的力量,因為我明白,這條路上我不孤單。

我不想違背父母的意願,因為他們很辛苦地養育我,但我放不開他,一個承載著我的年少夢想和對自由的渴望的男孩。我堅持認為戀愛不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反而因為那個去同一所好的大學的誓言,我們都在不懈地努力著,因為我們除了在學校的時候,其他的時間根本就沒有在一起,因為他住學校宿舍,我住家裡,自從父母知道那件事後,他們就在時間上管得特嚴格。說實話,我真的明白他們的苦心,但我真的很痛苦。

我像只陀螺在矛盾中轉來轉去,誰能給我個答案?一面是他,一面是父母,高三的愛情,是堅持還是放棄?

快高考了,這個季節正是考生埋頭苦學的時節,而粉色戀情的不期而遇卻成為考生緊張複習備戰高考階段的不速之客。面對這一現實而緊迫的校園問題,一些心理專家和一線教師給了我們一些建議和意見。

家長:不應“如臨大敵”

高考前孩子突然談起戀愛,怎么辦?專家指出高考戀情並非“如臨大敵”,家長應以健康心態面對。“對於家長來說,不要過分緊張,應該冷靜地對待高考戀情;而對於學生,即使從戀愛成功的角度來講,首先也要專注於高考!

高三考生在考前談戀愛這一現象,是考生心理脆弱的一種表現,家長應採取正確的引導方法,多與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採取正面引導教育,不應就戀愛問題與孩子發生正面衝突。高三學習壓力較大,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難於排解壓力,於是萌生談戀愛的想法。家長應向孩子說明,戀愛其實是一種最真摯、最美好的感情,不能兒戲對待。

廣大家長還應認識到:在考前,考生大多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情緒,屬正常現象,家長無須過多擔憂。建議家長多採取鼓勵教育,多對孩子的成績進行肯定和讚賞。如發現考生出現情緒異常,應讓孩子暫時轉移注意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調適後,再恢復複習狀態。

教師:要巧妙地接納早戀

在現代社會,面對已經像家常便飯一樣普通的早戀事件,各方面對待學生早戀問題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教師應該理解高三考生對於愛情的渴望,同時做好對學生的情感疏導,才是目前全社會適合採用的方法。

中學生發生或不發生愛慕異性的事情都屬於正常的現象。根據中等學校校籍管理規定:在大學之前的任何一級的學校中,都不允許在校學生談戀愛。如果一旦被發現,一般都是以批評、教育、找家長為主的處理方式,當然如果已經超越“紅線”並造成不良影響的,則基本上是開除學籍、勸退或者當事人轉學。按照規定來說,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過分,而如何判斷學生是否在戀愛,卻是比較困難的問題。教師的態度、立場和評價,會很大程度上左右學生的情緒,假使在教師這個環節上出現偏差,輕則會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後果難料……

教師的冷靜處理可以把初涉愛河的故事拉回到友誼的範疇,當然也可能正是教師的武斷指責把本是友誼的雙方逼成風雨同舟的一對。作為一名合格的現代教師,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自己,只要學生能夠時刻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愛護,學生們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時,會沒有任何負擔地來找教師求助,那樣的效果是最好的。

教師也不應反應過於強烈,發現問題馬上就找學生到辦公室,或者立即找家長。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班會時,請同學們適當討論此類話題,並在課餘時間多和學生促膝談心,通過交流分析學生的戀情是屬於哪種類型的,然後再按不同類型的學生特點,採取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請記得:教師是在幫學生,而不是在管學生。

考生:時刻銘記高考是最重

學生按綜合能力和個人素質,可分為:

1、主動型:此類型學生的顯著特點就是智商高,情商也高,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使自己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尤其在戀愛中同樣能夠自控,對學業影響不大。

2、能動型:此類型的學生有相對的自控能力,對自己有自信,但容易眼高手低,學習成績一般,情緒穩定性較差,而自我表現欲較強,具備向主動型發展的潛力,需要教師和父母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幫助。

3、受動型:此類型的學生缺乏自控能力,情商較低,在遇到困惑時不善於思考,依賴心理較強,經常自作主張,而又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人生髮展的進取心不強。

中考、高考或者平時期末考試前夕,越是緊張的時候,中學生戀情越容易點燃。因為情緒太緊張了,人的感情變得異常脆弱,需要宣洩。這種情況下,誰能理解自己就容易跟誰親近,戀愛可以給人情感以暫時的安慰,也可以讓人逃避緊張帶來的壓力,還可以給害怕競爭的人以藉口。因此在高三備戰高考這種關鍵時刻,考生發生戀愛並不奇怪,但要認清並銘記自己作為學生尤其是考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高三的學生還並不清楚兩性情感中友誼與愛情的界限,他們常常會抱怨自己正在經歷的故事和父母的歷史經驗靠不上,父母怎么能理解如今孩子的新愛情模式。如果同學之間對談戀愛沉默冷淡,可能引起戀愛者跳出自我陶醉,學習自醒自律;相反,如果是羨慕和崇尚,可能會促進“準”愛情的發生。

中學生遇到情感困惑時,不如嘗試交換一下自己的夥伴,多體驗來自不同人的性格特點,從而豐富自己對於朋友或者異性的認知。因此,學生應該明確自己是在找一個好朋友,而不是在徵婚。20歲之前的愛情特點是:主要是被異性的外貌吸引居多,其次是性格的吸引,真正有內涵的戀情不多見。另外,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儘量把對對方的感情轉化為一種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