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故事:我慶幸曾遭遇低谷--我這樣考上清華(1)

  我依然清晰地記得,6月27日,那個飄著細雨的下午,當聯考成績傳來,沒有狂喜,沒有迷茫。我,只是淡淡地微笑著,給了媽媽一個輕輕的擁抱。

那一刻,我仿佛覺得,高中三年所有的奮鬥、所有的挫折、所有的思緒、都融化在這個擁抱里了。

也就是在這個擁抱里,我的高中時代結束了,帶著一個看起來近乎完美的結局。在此之後,我一直試圖以一種冷靜的眼光重新審視這逝去的三年,審視其中的得失成敗,尋找並牢記生活給予我的啟示與教訓。

也許,應該從三年前說起。

高一高二:遊走於清醒與迷茫之間

827分,這是我的中考成績。這個分數讓我繼續留在越秀山麓那座美麗的校園——廣州市第二中學當然是毫無問題,但我深知在它背後意味著什麼:做一個不太準確的類比,如果在今年聯考中考出827分,將與清華無緣。它在向我傳遞著一個明確的信息:高中的學習相對國中必須有一個飛躍。我不斷告誡自己,不能再有懈怠,不能再走彎路。就是這樣,我開始了我的高一。

因為有感於初三後期的複習時而受困於之前欠佳的學習狀況而無法提高,我對高一這個開端十分重視。當然,我從來就不是上課開小差的那類學生,但比起國中,我有了更加認真的學習態度。尤其是政治、地理、歷史這些科目,不少同學會更傾向於選擇不聽課而抓緊去做主科的功課,我卻沒有這樣。這不僅是由於自己對這幾門課發自內心的興趣與喜愛,更是一種“態度”的要求。前任中國國家男足主帥米盧蒂諾維奇曾一直向他的隊員們強調一句話:“attitude makes everything。”(態度決定一切)我對此很贊同。坦白地說,我並沒有在一上高中時就為自己定下某某大學的目標(高三時我才意識到目標對人的巨大推動作用,這是後話),在目標出現之前支撐著我努力學習的,就是態度。高一,高二兩年踏實而有成效的學習使我在高三時的發展後勁十分充足,這正是我所希望的。

在高一這一年,我參加了相當多的社會工作,先後出任校刊《摘星》主編、校團委拓展部部長,並同時身兼班長、級委等職。我不是那種功利的人,我也絕不會埋首書堆對與聯考無關的事情不聞不問。全面發展的那些套話就不必說了,許多東西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必須自己在生活中用心領悟才能品出它真正的滋味。更重要的是,這些工作讓我感到快樂——情緒是一樣十分奇妙的事物,我們不該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但也不能把它拋到一邊置之不理。在我看來,一份愉快的心情,要遠遠勝過書桌前若干小時的埋頭苦幹。

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高一時的成績並不算最佳,但我能感覺到,自己前進的步伐比國中穩健了許多。當時我對自己說,你的思路、方法是正確的,繼續保持,你終將到達你想去的地方。但我沒有想到,接下來的大半年會突然如此艱難。

如今回想起來,高二上學期就像是一個噩夢。不知道為什麼,高一時對學習得心應手的感覺一下子蕩然無蹤。變難的功課,新的班級、占去大量休息時間的競賽培訓加上身體原因,直把我沖得找不著方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的心情相當不好。這直接導致了學習狀態的下降,一直落到高中三年的最低點。期末考試,我保住了自己高一時的名次,但這無法掩蓋事實上的風雨飄搖。在這個時候我開始有點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方法,懷疑自己的目標。迷茫,就是我此刻心境的真實寫照。

轉折點出現在下學期開始的一件小事上。當著我的面,班主任對兩位高一的師妹輕描淡寫地說“張之昊現在狀態不行,大有被×××超過的勢頭。”當時我表面上沒什麼,內心卻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我不服氣!!猛然間,我覺得自己又清醒了過來。之後我用了許多時間反思,最後的結論是,我需要的,是調整,而不是改變。也許我真要感謝上天的安排,高二下學期恰恰是一個相對輕鬆的學期(只有會考的任務)。利用這寶貴的半年時間,我小心翼翼地調整自己的步伐,身體、心理、時間安排、學科知識……其實這些也都是水到渠成的過程,重新規劃好每日的時間計畫,使自己任何時候都井井有條,保證休息,調理身體,精神狀態自然就好了起來。在學習上,我努力在競賽和日常的學習中尋找合適的平衡,定下心來提高自己的效率。漸漸地,我找回了感覺。

這個學期的期末,我的名次沒有改變,但我知道,它與上學期已然大不相同。當時班主任在學生手冊上給我的評語的第一句是:“跨過了一個低谷,前面是一座高峰。”我不知道他是真的看出了我的上升勢頭還是單純的鼓勵與安慰,我可以肯定的是——

前面,將是一座高峰。

高三:重新發現

其實我和許多同學一樣,在上高三之前對高三有各種各樣的想像,而多數的想像又都有將高三妖魔化的傾向,當然後來也就發現不是那么回事。我的確是抱著誠惶誠恐的心情邁進高三的——既有對理想的熱烈憧憬,又有對未知前景的些許擔憂,既有大幹一場的衝勁,又有面對書山題海的迷惘,種種思緒就是這樣交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