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故事:我慶幸曾遭遇低谷--我這樣考上清華(2)

  高三第一天,我在一張紙條上寫下“我的目標:清華大學”幾個字,貼在書桌前。這對於我是一個新的嘗試,因為有數不清的成功者都把樹立奮鬥目標作為走向輝煌的重要一步。而我自己也覺得,前兩年以“態度”為主導的學習雖然已經相當不錯,但似乎還欠缺了一點什麼,於是我加上了目標。其實樹立目標並不在於貼紙條之類的形式,而在於你是否能夠其正地把這個目標植根在你的心中。後來有一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高三下學期一次考試,我的考場在其他班的教室。在那個班的板報上我看到了某所位居國內前五名的大學的04年錄取分數線,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怎么這么容易考?後來想想才明白,其實這所大學分數線相當高,只是自己一直在用清華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感覺。想到這裡我很高興,因為我發現自己已經如此牢固地把清華放在了心裡。

也是因為目標與班上濃郁學習氣氛的雙重作用,我的學習又比高一高二有了很大提升。一個單詞,以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就算了,現在我會翻開詞典認真了解它的各種用法;每天聽英語,以前也許堅持不了幾天,高三時我堅持了整整一年;一道難題想不出來,以前我會很快去翻答案,現在我會繼續冷靜地思考。高三一年,我感到自己前所未有地健康,每天頭腦清醒,精力充沛,有些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像一台正在高速運轉處於最佳狀態的機器,每一個零件都工作得無比暢順。我用不著著急,也用不著加班加點開夜車,因為前兩年踏實的學習給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所需要的只是查漏補缺而已。春節前夕,我順利通過了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考試,取得了20分加分,為有史以來最短的寒假送上了一份漂亮的禮物。

高三的生活充實而緊張,轉眼間就到了“一模”。我的物理嚴重失手,卻依靠另外幾科拿到了廣州市第一名(900分)。這個分數令我十分意外。此時我才意識到,由於在中考以後的兩年多,一直沒有全市性的統一考試,當年那個827分是如此深刻地影響著我的自我定位。

直到一模,我才重新發現了自己的能量。現在看來中考的確給了我很多,它讓我退去了浮躁與自傲,真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兩年多過去了,我也完成了自身的蛻變。緊接著是二模,感覺並不太好,分數卻依然讓我滿意——868分。這時,我對一個月後的聯考已經完全有底了。

我應該感謝高三,這一年我被賦予了堅忍與平和的性格,當我在聯考考場上拿起筆平靜地答卷時,我知道自己已經盡了全力,不會有什麼遺憾了。最後一門物理,監考教師收走我的試卷時,我對自己微微一笑,收拾起東西,快步走進夏日燦爛的陽光里。

關於心理:一架精密的物理天平

我討厭古板的說教(況且我也沒那資格),所以我更願意把我的所感所想托寓在自己的故事裡——就像我前面所做的那樣。但也有若干問題我想著重談一下,其一就是心理。

聯考考什麼?書店裡排山倒海的輔導書都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而我認為有一個最簡單的答案——實力加心態。這裡說的心態,不僅是在考場,更包括高三整整一年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動力和各種壞訊息、好訊息時的心態。高三時人的心理是很脆弱的,會把什麼東西都和聯考聯繫起來,比如說一道題目不會做,就會馬上責備自己:要是聯考出了這道題怎么辦?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我們應該學會自我調整,而不是就這樣陷進去。時刻提醒自己,平和一點。題目做錯了,好事,下次碰到它就不會再錯了;測驗考得不好,沒關係,過兩天馬上打個翻身仗。平和,不僅是一種心理狀態,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密切關注自己的精神狀態,適當時候給自己減減壓。二模前的一段時間,我買了一本《達文西密碼》翻著看,在很多人眼裡,聯考當前看懸疑小說近乎是瘋狂的舉動,但我很清楚自己在乾什麼。考完一模,我突然發現自己對習題空前厭倦,一下子沒有了拼搏的熱情,也許這是之前高強度學習後的疲勞期吧。既然這樣,我也沒必要強迫自己,不如趁機放鬆一下。《達文西密碼》看完了,我也找回了我的狀態。當然,這還牽涉到一個度的問題,以放鬆的名義放縱自己,那無疑是不負責任。

心理是一種極其微妙的東西,在我看來,它就像一架精密的物理天平,需要你小心翼翼地反覆調試,而這個過程的本身就是一門藝術。也只有經過高三的千萬次調試、擾動與再調試,它才會在最關鍵的時刻達到最佳狀態。

題海戰術的是是非非

“你贊同題海戰術嗎?”這是許多聯考狀元都會被問到的經典問題。要是拿來問我,我只能說,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假如單純從量的角度看,高三一年我確實做了很多的題,這一點相信每一個高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但對於題目來說,不同的做法,就會有不同的收效。

在我看來,其實任何一本中等水平的輔導書都能覆蓋聯考內容的98%以上,換言之,每個科目如果能把一本書的習題及其思想方法徹底鑽透,應付聯考已遊刃有餘。然而,這個“徹底鑽透”十分不易,——甚至可以說是不太可能——因此我們需要一定的重複,正如庖丁也得在殺了成百上千頭牛之後才達到目無全牛的境界。而一些誤區也由此產生。不少同學容易陷入機械的重複,不停地做題,最終卻是收穫不大。我就親眼見過若干同學,習題集一本一本地做,遇見過幾次的相同類型(甚至是一模一樣)的題目卻依然一錯再錯。我以為,我們做題是為了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不是看著一大摞做過的習題集獲取某種虛無的心理快感——哈,這些題目我全都做完了。習題像流水一樣從腦子裡流過,最終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每做一定量的題目,我們都應該稍微停留一下,問問自己在這些題目中學到了什麼,這也是題目在腦海中醞釀發酵的過程。做題、思考、再做題、再思考,這樣循環上升的方法是極有效的。


與此相反的另一個極端是套路化,或者說是招數化。做了大量的題,有同學就會分析提煉出種種套路,怎樣的題目用怎樣的方法,頗有些“見招拆招”的味道。這種做法在一定範圍內是有效的,尤其是對付陳題、舊題——聯考中也確實會有這種題目。但是,套路化的最大害處在於它會擾亂你的知識結構,使你捨棄對本質規律的透徹理解,而將對題目的思考扭曲為一種程式化的過程。而高水平的出題者,會將各種方法重新拆分組合,創造出新的題目,在這個時候套路、招數之類就會徹底失靈。所以,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我們的應對就是“無招勝有招”。

記得有人說過,文字的最大功用就是啟迪人的思考。因此不論你看過多少聯考成功同學的學習經驗談,最重要的都是領悟,而不是模仿。我一直都認為,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我也不否認我渴望出類拔萃、超凡脫俗。我始終在努力著,努力使自己前進,努力使自己每天都有陽光般燦爛的笑容,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告訴自己:我的明天比今天好。

相信自己,你也一定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