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一席直言恢復聯考 鄧小平當場拍板贊成

  1977年冬天,中國關閉了11年的聯考考場再次打開大門,570萬名考生從山村、漁鄉、牧場、工廠、礦山、營房、課堂奔向考場,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兩季考生達到了1160萬人。

回憶30年前的聯考,人們由衷敬佩鄧小平撥亂反正的魄力,也不會忘記一位敢於說真話的知識分子——武漢大學教師查全性,正是他首倡恢復聯考,促成鄧小平一錘定音。

元月23日,珞珈山腳下的資深(教授)樓。82歲的查全性院士精神矍鑠,他一把拉開窗簾,滿眼蒼翠,山中濕潤的空氣吹了進來。

查院士從房間裡翻出1977年8月7日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彙編的第9期《科教工作座談會簡報》,共4頁,紙張已發黃,約1200字,上面記載著改變上千萬人命運的一次發言:查全性首倡恢復聯考。

“有機會向小平同志提出恢復聯考的建議,對我來說是很偶然的。因為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是誰讓我去參加那個會。”查全性院士平靜地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當時,我是武漢大學副教授,52歲,‘文革’發生後沒機會上講台,一直在實驗室搞科研,事先對會議內容心中無數,所以沒做準備。”

1977年8月3日,查全性接通知趕到北京飯店,發現出席會議的有吳文俊、鄒承魯、王大珩、周培源、蘇步青等著名科學家以及科學院和教育部的負責人。坐下來後,才知道鄧小平要參加。

會議剛開始時,專家們盡說些小問題,而且還都是純粹的專業話題。因為當時“文革”剛過去,知識分子大都心有餘悸。

8月6日下午,清華大學黨委負責人憂慮地說,現在清華的新生文化素質太差,許多學生只有國小水平,還得補習中學課程。鄧小平插話道:那就乾脆叫“清華中學”、“清華國小”,還叫什麼大學!

這席話令查全性感同身受,他在筆記本上寫了一個大綱,開始發言:“招生是保證大學質量的第一關。當前新生質量沒有保證,原因之一是中國小的教學質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問題。主要矛盾還是招生制度。”

查全性越說越激動,痛陳當時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埋沒人才;卡了工農兵子弟;助長不正之風;嚴重影響中國小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今年招生還沒開始,就已經有人在請客、送禮,走後門。甚至國小生都知道,今後上大學不需要學文化,只要有個好爸爸。”他建議:“從今年開始就改進招生辦法。一定要當機立斷,今年能辦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辦。”

查全性一言既出,舉座驚訝。因為就在這次座談會召開前夕,當年的全國高等學校招生會已經開過,招生辦法依然沿用“自願報名,民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十六字方針。有關招生的檔案也在座談會開始的當天送到鄧小平手中。也就是說,1977年按照老辦法招生幾乎已成定局。

沒想到,鄧小平聽完後,向查全性點點頭,然後環視四座問:“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意見?”時任教育部部長劉西堯,吳文俊、王大珩等科學家都表示,贊同查全性的意見。“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過來,今年就恢復聯考。”鄧小平略一沉吟,一錘定音。

訊息傳得很快。

第二天,新華社駐會記者找到查全性,開玩笑說:“查老師,知不知道你昨天扔了個重磅炸彈?”

在查全性看來,自己當時提出這一議題,“並不是因為我特別有創見,只是我有機會說幾句真話。而我敢於說,主要是覺得說了可能會解決問題。”

從1972年開始,武漢大學招了幾屆學員。那時候,大學生中有程度好一點兒的,也有程度差一點兒的。因為還有一個口號叫做“不讓一個階級兄弟掉隊”,所以一切教學都得照顧班上最差的同學。這樣一來教學水平根本沒有辦法保證。

對這些情況,許多高校教師與查全性一樣都很了解,也十分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那次座談會開始時,查全性等人以為,像鄧小平這種身份的領導人,能夠在開始和結束時各來一次,頂多再講幾句話,就很不錯了。但是出乎他的意料,會議期間,除了有一個半天小平同志有外事活動,非得走不可,就給大家放了半天假。其它時間,小平同志都按時參加,認真地聽代表們發言,很少插話。

這種氣氛讓大家意識到,“小平同志很有誠意,是想解決一些問題。”

扔這個“炸彈”之前,查全性也不是完全沒有顧慮。因為,廢棄聯考、實行推薦上大學,原先都是毛主席決定的,而當時“兩個凡是”的旗幟還在高高飄揚,說這種話無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但他最後還是決定將真實意見說出來。“如果說了,興許會起一定作用,冒一點風險還是值得的;如果不說,錯過這種機會太可惜了。”

座談會結束後,查全性回到學校,向學校傳達了座談會的情況,也向家人說了在會上發言的事。

查全性一家五口,夫人張畹蕙是他的老同學,當時擔任武大化學系教師;大兒子國中畢業後下農村3年,回城當工人5年,當時在武重車間工作;女兒1976年高中畢業後,下鄉到鍾祥勞動;小兒子還在讀國中。

“那時,兩個大孩子都在努力適應環境,回響上山下鄉的號召,追求進步。雖然心裡也想上大學,但當時大學招生的機會絕少輪到他們。所以,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可能會發生重大改變,更沒想到我個人會對這個事有什麼影響。”

查全性的大兒子聽了情況後,還曾擔心地說:“假如再搞‘反右’,你肯定就是頭號大右派了。”

但是,重大的轉折終於真正發生了。

當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根據鄧小平指示制定的《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檔案規定:廢除推薦制度,恢復文化考試,擇優錄取。

關閉了11年的考場再次敞開大門,一個可以通過公平競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回來了!

1977年冬天,舉行了至今唯一的一次冬季聯考,570萬學生報了名,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兩季考生達到了1160萬人。這些考生從山村、漁鄉、牧場、工廠、礦山、營房、課堂奔向考場。

查全性的大兒子、女兒參加冬季聯考,一個考上武大物理系,一個考上武大化學系。著名歷史學家吳於廑教授與他們同住一樓,有3個子女同時考上大學。捷報傳來,張畹蕙在樓下見到吳教授,連連致賀:“恭喜!你們家連中三元!”吳於廑也喜不自禁地說:“同喜!同喜!我們兩家五星高照!”

如今,當年參加聯考的學生,許多已成為社會的精英和棟樑。查院士的大兒子、女兒大學畢業後,先後出國深造,獲得美國博士學位。查全性說:“我那次發言,也使我子女們的人生發生了改變。”

1980年,查全性被評為中科院院士。除了在1978年至1982年擔任化學系主任外,他一直未擔任任何行政職務。他說:“我不是那塊料,個人的能力、性格都不適合從事行政工作。”

如今,查老仍在指導博士生。只要天氣晴好,他都要到實驗室去。閒暇的時候,他愛到珞珈山的小徑上散步,“武大的環境很好,在山林中走一走,神清氣爽,特別舒服。”

三十年來,聯考和高等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上世紀80年代,聯考上大學是公費讀書、畢業分配工作,到上世紀90年代末的高校並軌、擴招、學費增加、自主擇業,再到本世紀初的分省命題、自主招生。聯考一直牽動著億萬人的神經,在爭議中前行。

對於如今的聯考,查老說,聯考肯定要改革,到底該怎么辦?還是應該多聽專家的意見。

他認為,“一考定終生”肯定不是好辦法,理想的聯考制度是:大家參加統一筆試,再加上學校推薦加面試。這樣就可以對一個人得出比較準確的評價。不過,實行後者的前提是社會風氣要好。

“如果高校能實行‘寬進嚴出’的招生辦法,則會更好。”他曾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里斯大學考察,發現該校每年招生10萬,第二年這些人只剩兩萬,最後畢業時不到一萬。通過逐步淘汰,學生質量得到了保證,被淘汰者學到了一定知識,也不太痛苦。

他認為,“可惜的是,我們目前的社會風氣不允許這些東西。相對而言,目前的聯考讓大家都經過一個相同的檢驗過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公正,仍是一個比較好的制度。”

查全性:著名電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教授、博導。1925年生於江蘇南京。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57年至1959年在前蘇聯留學。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其編著的《電極過程動力學導論》是我國電化學界影響最廣泛的學術著作和研究生教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