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面試思如泉湧--一學生的復旦自主招生經歷

  (畢業學校:控江中學;中學所獲榮譽:2004年度控江中學“五·四”優秀學子、2005年度楊浦區三好學生;現讀學校專業:復旦大學法政類)

2006年4月,在經歷了包括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和計算機等10個科目在內、3個小時的筆試後,我和其他1200名同學一同取得了復旦大學首屆自主招生的面試資格。

對於第一次參加如此正式且重要的面試的我來說,當時的心情既激動又有些迷茫,面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教授們會提哪些問題?……凡此種種,想必是大家心中共同的疑問吧。

之後和5位專家面對面的75分鐘裡,我接受了一次“洗禮”,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很難得,收穫也很大。現將這一段經歷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些許幫助。

面試前

在確認面試資格後,我向參加北大面試成功的同學請教了一點經驗,總的來說無外乎冷靜沉著之類的心理素質準備。然後就大致構想一下考官可能會問些什麼問題,自己該怎么回答等等,基本上都是圍繞自己高中三年的生活展開的,比如自己的優缺點、理想等等,內容比較寬泛,也沒有什麼新招奇招,至於其它的面試題目就沒有準備什麼,事實上也是無法準備的,關鍵看你平時的積累。我覺得這不是“押題”,而是對自身情況、特長的總結和把握,這是十分必要的,也可以說是一種熱身吧。

面試中

周六上午,我來到光華樓,沒有父母送考,也沒有什麼壓力,在一樓報告廳內候場,環顧四周,大家都挺放鬆的。也許是因為第一場,沒有任何面試完的同學提供參考信息,可以說完全沒有干擾,我們就這樣以自己最真實的狀態面對主考官們。

在志願者的帶領下,我們5人一組來到自己即將參加面試的樓層,與一般的考試不同的是,我們手中沒有任何輔導資料,也沒有同學在埋頭“複習”,所有要考查的“知識”都已蘊藏於你的一言一行和談吐之間。

教授們都很和藹,始終面帶微笑和你探討某些話題。有的教授會在某個問題上順著你的思路往下走,有所追問,逐步深入,很注重對學生的潛質的挖掘,讓人有點招架不住,但就是以此來考查你的知識結構、學習態度、心理健康,道德修養、人生觀、價值觀、社會適應能力、實際創新和研究潛力等各個方面的。

當一個問題被提出,我會先想一想這個問題的“點”在那裡,當然,是在很短的幾秒鐘內。有了一個中心“論點”以後,我會輔之以“論據”——幾乎都取自於我的高中生活,所以之前對自己高中生活的點點滴滴的整理是非常有用的。

每答一個問題,我並不是說得特別多,因為我覺得答得太多會給人一種心虛不自信的感覺,重要的是完整性、邏輯性即自圓其說而非長篇的解釋。

面試過程中,配合教授的提問不斷調整自己的回答也是很重要的,面試時5位考官考察的側重點都不一樣,這就需要你在回答過程中注意了,滔滔不絕或是簡單直率不一定在任何場合都適用。根據面試官的反應(點頭或眼神的游離)來判斷是否要借題發揮,或是趕快結束當前的話題。

面試中並沒有什麼刁鑽古怪的問題,教授們的問題涉及各個方面,政治、人文、影視、創作等等,有的還要我談談對一些社會現象的看法,總體來說,巨觀的比較多,細節的、專業性的很少,我感覺考官更看重一個人最本質的東西,而非包裝過的,這樣的問題也能夠讓學生比較全面地展示自己吧。

總而言之,面試的感覺不像是一個考試的過程,而更像是一個討論的過程,一來一往的很多個回合。教授們並不在意我的回答正確與否,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而是考察我回答問題時的思維模式,所以我覺得表現自信和真誠很重要。我一直比較放鬆,和教授們也談得都非常融洽,因為有很多都是從我高中三年的實際經歷出發,完全按自己親身參與的感受來作答,所以就比較流暢也有話可說。

現將我記憶中被問到的部分考題與大家分享:

1、你一生中是否受到過挫折?它對你的影響是什麼?你是如何克服的?

2、講講你自己對人生的規劃,包括想要從事的行業和你的追求目標。

3、你覺得作為一個團隊的領袖,應具備哪些素質?

4、所有老師中你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的是怎樣的老師?不喜歡的老師的課,你會上得好嗎?

5、你怎么與父母溝通?尤其是在意見分歧的時候?

6、請為你眼前的這個鬧鐘估價。

7、請舉例說明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8、給你一筆經費,讓你策劃一個關於環保的大型活動,你會怎么做?

面試後

整個面試完成後,走出光華樓,我仿佛還沉浸在與教授交流的氛圍中。面試其實就是一個交流的過程。你在跟人交流的時候,別人能不能接受你;你有一個很好的想法,能不能夠讓別人也接受;這種能力是通過你的交談直接反映出來的。

不過,真才實學也是絕對必不可少的。你的學術能力、公共活動能力都不是靠說出來的,如果高中三年你真的參與了那么多活動,取得了那么多成績,你的能力已經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認可,你去參加面試,就會有話可說,說說自己的經歷、感悟……相信面試就會變得很輕鬆;每次參與一個實踐活動,都積累一點,當被問到這些問題時,自然會思如泉湧。


另外,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你應該把你的思維過程呈現給考官,哪怕你不知道答案。復旦大學的一位面試專家說:我們並不是學生的答案跟我們期望的答案一樣就給他高分,我們只是想測一測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事後想想,答錯了其實也沒有關係的,主要是一個答題思路和邏輯思維,不要愣在那兒就行了。教授想看的是,假如他的問題難到你了,你不擅長,那你的反應怎么樣,你能不能很快的靈活的轉移話題來避免沉默。

對“後來人”的建議

首先,最好能將氣氛和話題朝著自己希望和擅長的方向引導。

也許你會問,考場應該是考官主導的,作為考生你怎么去主導這個氣氛呢?

其實對於你回答的東西,教授很有可能會接著問,所以你對於回答的答案要非常有把握,不要把你不熟悉的領域帶出來,這也就是說對於你在高中三年中的重要表現和重大活動最好要了熟於心,儘量往這些突出事跡上引導。

其次,我覺得對於每個問題,可以思考幾秒鐘的時間。不能太長,以至於冷場,也不能馬上說,因為可能你沒想好,同時記住始終要微笑。

以上可能說的都是比較“功利”的面試技巧,對將要參加面試的同學比較適用。那最後我要對廣大高中生朋友們說的是:我始終覺得最重要的準備是從高一高二開始做的,而不是說面試前一個星期才開始研究各路方法。高一高二在注重自己學業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公共活動,學生會、團學聯這方面的社會公共服務,還有各種各樣的比賽,你要去參與,不是簡單的為獲得榮譽,在你不停的磨鍊當中對自己的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如果你高一高二積累得非常好,到高三輕鬆應對面試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