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考試輔導:企業管理審計淺探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內部審計標準委員會於2000年12月通過了對內部審計定義的修訂,新定義的內容是: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保證和諮詢活動,其目的在於增加價值和改進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和規範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內部審計的新定義重新界定了內部審計的性質、目的、方法和地位,仔細解讀內部審計新定義不難發現,這是對內部審計發展的新方向--管理審計的重新認識和重新定義。那么,什麼是管理審計,它通過怎樣的工作來為企業增加價值、改進管理,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本文將就此作一些探討。
一、管理審計的涵義
1932年英國管理協會會員羅斯就曾出版了《管理審計》一書,引發了學術界對管理審計這一概念的爭論和探討,一直以來對於管理審計還沒有一個精闢的、被普遍接受的定義,綜合比較眾多學者對管理審計的論述和認識可以發現,管理審計應當包含四個方面的意思:
1、管理審計產生於委託管理責任。委託代理關係是一個人或一些人(委託人)委託其他人(代理人),根據委託人利益從事代理活動,並相應的授權代理人某些決策權的契約關係。委託人和代理人之間由於物質利益不一致,管理信息不對稱,契約缺乏完備的監督機制,委託代理之間的的矛盾和衝突凸現出來,為了均衡利益,解決矛盾,管理審計作為審查代理人管理行為的有效監管方式得以產生。
2、管理審計隨著企業市場化的發展而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在發生著深層次的變化,企業規模擴大,管理許可權逐級分解,形成了新的利潤中心或子公司,直接管理的難度加大甚至已不可能,代理人可能會因為短期利益而損害委託人的整體戰略規劃,促使企業通過管理審計來促進企業內部市場化機制的有序運行,最佳化企業管理行為,以避免分權化趨勢下經營權發生的違法舞弊和濫用的行為。
3、管理審計是在財務收支審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又有著本質區別。財務收支審計的審查對象是基本財務信息,管理審計的審查對象是管理信息,財務收支審計著重於財務收支行為的合規性,管理審計著重於管理行為的適當性。
4、管理審計是用於審查企業管理績效的一種系統審計方法,它以企業的管理活動為主要審計對象,通過一定的程式和方法,審查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的辦法,以改進管理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管理審計的基本特徵
管理審計作為一個新興的、正日益受到重視的審計類別,相對於業務經營審計來說,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特徵:
1、審計範圍的廣泛性。凡是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切活動都是管理審計的範圍,既包括業務活動,也包括職能部門。從基本的財務收支活動到重大經濟決策,從組織機構設定到內部管理制度,從經營管理目標確定到經營管理的實施,每一個管理環節、措施和效果都在管理審計的範圍之內。
2、審計方法的多樣性。管理審計不同於財務收支審計,通常不採用全面審計,審計中既可以採用定量的方式,如審查財務信息,進行財務分析,也可以採用定性的方式,如採用現場調查管理活動,以檢驗管理行為。具體審計方法的選用取決於內部審計師對管理審計的認識深度。
3、審計標準的特定性
管理審計標準不同於會計原則,可以是行業管理部門對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也可以是現代化的管理知識和基本原理,以及企業本身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管理人員的素質、企業經營管理的特點和要求不同,對待風險的態度不同,對管理的評價也就不同,所有的管理評價要來源於對事件的具體分析,並在實踐中檢驗評價的正確性。
4、審計人員的綜合性
管理審計對象的廣泛性要求內部審計師在人員結構上具有綜合性,在知識上也具有綜合性。人員結構應當包含財務、技術、人事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在知識結構上,審計人員不能僅僅局限於某一個專業,要了解管理、財務、經營等諸多方面的知識,而且管理思維要有創造性。
三、管理審計的基本內容
管理是為達到預定目標而進行的一種協調活動。管理審計是對管理活動的再認定,它在企業市場化發展進程中日益受到重視,管理審計的內容以適應管理需要為宗旨,主要包含管理機制的審查、管理組織的審查和經營風險的評估三個方面。
1、管理機制的審查
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類別很多,按照管理對象可以分為計畫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等,是一個龐大的管理體系,管理機制包含決策、計畫、組織和控制四個部分。
 (1)決策機制的審查。是對企業決策過程及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進行審計的活動。要審查決策程式是否科學,決策方案是否經過了科學論證和選優,決策結構是否合理;高層決策、中層決策和基層決策是否圍繞企業的中心目標建立了相應的決策群體,有無健全的信息系統和監督系統來保證決策的執行和效果。
 (2)計畫機制的審查。要審查企業各種計畫的完整性,是否已就主要業務制定了相應的長期計畫、中期計畫和短期計畫;審查計畫的合理性和先進性,計畫是否適當,充分考慮了市場條件;審查計畫之間的協調性,各種計畫指標是否綜合協調統一,各種計畫間是否綜合平衡;審查計畫的實現程度,是否出現偏差及分析偏差原因。
 (3)組織機制的審查。要在了解各管理機構設定、分工、職責的基礎上,進行主功能測試,看是否體現了精簡高效的原則。審查各組織的協調狀況,責任和許可權的劃分是否適當,能否圍繞企業經營目標開展工作並運行良好;審查領導班子的人員結構,包括知識結構、個人素質和人際關係等方面,是否形成合理的群體素質;審查各職能部門的人員結構和業務能力,是否能有效履行管理職責。
 (4)控制機制的審查。要審查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並得到一貫遵循,不相容職務是否分離,內部控制成本是否適當,內部控制的設計是否適應本企業的生產管理需要,內部控制的差異情況及糾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