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級黨政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

 
依照1999年中央辦公廳及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的《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的第二條,明確了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即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幹部,是指縣、區直屬黨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眾團體和事業單位的黨政正職領導幹部,以及鄉、鎮的黨委、人民政府正職領導幹部。由於鎮一級地方的經濟發展及財政狀況對我區整體的經濟環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就鎮級黨政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作粗略論述。
一、審計對象
對鎮一級黨政領導正職作為審計對象,若黨政不兼任,就只對行使經濟職權的正職領導熗ǔJ欽虺ぃ牻行責任審計;但在實際操作中,黨委書記也可能行使經濟職權,並主管全面工作,這就意味著應分別對鎮長及黨委書記在各自的經濟職權範圍內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因此,要視各鎮黨政領導的具體分工,特別是對經濟職權的分工及行使職權的範圍決定審計對象。
二、審計範圍
對鎮級黨政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通過對任期內財政預決算的執行,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規合法性和效益性,資產保值增值的狀況,資產抵押及代擔保情況;鎮屬企業的經濟狀況,特別是呆壞賬處理及負債增減情況,稅收狀況,對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熑緙粕、水利、技改等犠髟鶉蔚鈉蘭奐叭隙ǎ渙磽飠褂Χ哉螄椒段內的農民負擔狀況,鎮級大型基礎建設的規模及其與人口的配套等進行比較全面的評價;再有,對黨政領導任期在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是否有效方面作出評價,並作為重要的考核標準。
三、反映其任期經濟責任的兩個主要方面
熞唬牰哉蚣兜痴領導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首先要審核評價的是任內預算執行情況及決算的真實、合規合法性。因財政預算資金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審計部門今後監督的重點,任期內預算執行情況及決算結果最直觀地反映了鎮級黨政領導的經濟責任。例如,通過對番禺區1999及2000年鎮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發現個別鎮由於歷年積弱的因素,制訂財政預算報告時基本上以支定收,當收不抵支時在期末賬面上以虛增收入的形式達到決算盈餘,這或許存在歷史及客觀的原因,但從鎮級黨政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標準上,其責任主體應對預算執行情況及決算的真實性負直接責任。
煻犉浯危鎮級黨政領導對其任期經濟責任的體現還反映在其對鎮屬經濟部門、企業的決策及影響方面。以番禺區為例,鎮級經濟的發展普遍經歷了以經濟掛帥,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到職能轉變,政企分開的階段。從19921993年起出現的經濟熱潮,隨著投資規模擴大,鎮屬企業的負債增多,鎮屬資產的充分抵押,形成了鎮級經濟發展的表面擴張和加速增長,當時很多鎮的黨政一把手同時兼任鎮屬企業的法人代表;但到19951996年的經濟巨觀調控,國家收緊銀根,壓縮投資規模,鎮屬企業原來虛度增長的經濟出現停滯、滑波,直接反映在收益劇減及負債率過高,造成經營成本過大,甚至失去償債能力;至1998年後,隨著國家巨觀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鎮級經濟發展進入了逐步政企分開,產權轉換,政府對經濟的職能逐漸集中在總體布局、調控及引導方面。在上述不同的經濟背景下,鎮級黨政領導的經濟決策難免存在失誤,這就要求在對他們的審核及評價方面嚴格把握好政策的界限,區分屬決策失誤還是渾水摸魚,受巨觀政策影響還是有意損公肥私,既要肯定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又要嚴處違法亂紀的行為。
四、審計評價的內容及標準
在對鎮級黨政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中,我們應以責、權、利相結合為基本原則,亦即是責權對應原則,這就決定了考核領導幹部的評價標淮及內容。經濟責任和經濟權力存在嚴格的對應關係,注意分清經濟責任產生的因果關係,尤其對鎮級黨政領導,經濟責任的認定首先以行使的經濟職權的範圍作界定,可以對其屬下部門、公司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延伸、評價,但不能將一些超越其職責範圍以外的經濟事項同任內責任相聯繫,如區域範圍內的省、市、區級專項建設項目的投入和收益,國家專項配置的農改、水利計畫的規模及相應的效果等,都應該從客觀的角度區分其所負的責任;此外,在對鎮級不同的審計對象其審計評價應根據不同的職權、不同的經濟背景,甚至不同的任職時間而有所差異,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以現階段的標準去衡量以前特定環境下的經濟事項。在不同的國家經濟大環境下作出的經濟決策可能因為時間上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經濟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審計分析過程中客觀全面地看問題,要以一分為二的觀點作恰當的評價,區分當時經濟決策的主觀因素及客觀因素的界限,抓問題的主要方面,從而準確劃分黨政領導的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