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的第八講第四節

三、環境保護方案設計的內容
(一)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分析
要對建設地區環境質量現狀進行調查、描述並進行原因分析,一般主要指地表水、環境空氣和聲學環境質量現狀。對於依託原有企業改擴建的項目,還要調查、描述原有污染源及治理達標情況,一般包括廢水、廢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及治理情況。
(二)污染源和污染因素分析
主要分析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過程中,污染環境和導致環境質量惡化的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素。
1.污染環境因素分析
(1)廢氣。
(2)廢水。
(3)固體廢棄物。
(4)噪聲。
(5)粉塵。
(6)其他污染物。
2.破壞環境因素分析
分析項目建設施工和生產運營對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因素,預測其破壞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對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的破壞。
(2)對森林、草地植被的破壞。
(3)對社會環境、文物古蹟、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的破壞。
(三)環境保護治理措施方案設計
1.明確環境保護治理措施方案設計執行的標準
這些標準等同於環境影響評價的標準,主要包括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指標三類,詳見本書第十章“環境影響評價”。
2.針對具體情況採取對策
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要求,針對具體情況提出對策。
(1)若項目對周圍地區的地質、水文、氣象可能產生影響時,應當採取防止或減少影響的措施。
(2)若項目對周圍地區自然資源可能產生影響時,應當採取措施,減少影響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3)在城鎮生活居住區、水源保護區、名勝古蹟、風景遊覽區、溫泉、療養區和自然保護區,不準建立污染環境的企業、事業單位。若項目對周圍可能產生影響時,應當採取減少排放污染物或者遠離措施,以滿足保護要求。
(4)若各種污染物最終排放量對周圍大氣、水體、土壤有嚴重污染,乃至對居民生活區的污染達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時,應當對污水、廢氣、廢渣、粉塵及其他污染物提出治理措施和綜合利用方案。
(5)若噪聲、振動、電磁波等對周圍居民生活區有影響時,應當採取消聲、防震、降輻射等措施。
3.治理方案比選
治理方案設計中應進行多方案比較,主要比選內容有:
(1)技術水平對比。
(2)治理效果對比。
(3)管理及監測方式對比。
(4)效益對比。
 將治理環境所花費的代價(環境治理所需的投資和環境保護設施日常運行費用)與所獲得的收益(綜合利用回收有用物質收益及通過治理減少環保罰款和避免停產損失的效益等)相比較。效益費用比值較大的方案為優。也要分析治理“三廢”所需的投資與不治理“三廢”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之間的比例關係。對於不能定量化的污染損失,要作出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定性分析與評價。在治理效果符合相關標準的條件下,應優先選擇費用較低的方案。
4.提出推薦治理方案
例題:要對建設地區環境質量現狀進行調查、描述並進行原因分析,一般主要指( )現狀。
a、地表水
b、環境空氣
c、聲學環境質量
d、廢水、廢氣、噪聲
e、固體廢棄物
答案:a、b、c
分析:廢水、廢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及治理情況是針對改擴建項目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