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內容介紹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內容介紹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已於2006年7月3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建設部以發改投資【2006】1325號文印發,要求在投資項目的經濟評價工作中使用。 
《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的內容與1993年原國家計委與建設部聯合發布的第二版比較,方法部分,結構比第二版有較大的調整,內容也比第二版更豐富,更貼近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的需要;調整了經濟效益分析與財務分析的側重點;增設了財務效益與費用估算、資金來源與融資方案、費用效果分析、區域經濟與巨觀經濟影響分析等章內容;對財務分析、經濟費用效益分析、不確定性分析與風險分析、方案經濟比選等內容也進行了調整和擴充;增加了公共項目財務分析和經濟費用效益分析的內容;增加了經濟風險分析內容;方案經濟比選增加了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因素下的方案比選方法;簡化了改擴建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增加了併購項目經濟評價的基本要求;補充了電信、農業、林業、水利、教育、衛生、市政和房地產等行業經濟評價的特點。參數部分,建立了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參數體系;明確評價參數的測算方法、測定選取的原則、動態適時調整的要求和使用條件;修改了部分財務評價參數和國民經濟評價參數等。 
修訂後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第三版)內容為十一章,包括總則、財務效益與費用估算、資金來源與融資方案、財務分析、經濟費用效益分析、費用效果分析、不確定性分析與風險分析、區域經濟與巨觀經濟影響分析、方案經濟比選、改擴建項目和併購項目經濟評價特點、部分行業項目經濟評價特點等。 
修訂後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參數》內容為三章,包括總則、財務評價、國民經濟評價參數。 
修訂後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方法與參數兩部分逐章逐條地編寫了條文說明,詳細介紹了各條制定的作用意義、編制依據和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以及名詞術語解釋等,以便於幫助評價人員更好地理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