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相關經濟理論與方法各章講解(五)

會計學(一)

考試要求
根據考試大綱規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內容為: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會計的本質與職能、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與一般原則、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會計方法等。
本部分考試旨在檢驗考生對會計學相關的基本了解。

主要考點
一、會計的本質與職能
二、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與一般原則
三、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四、會計方法

   
內容講解
    第十五章會計概述
   第一節 會計的本質和職能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專門的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這個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是一種管理活動;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
二、會計的本質
本質是一種管理活動,而不僅僅是一種管理工具。會計利用其管理職能,反映經濟活動狀況,監督經濟行為,分析經濟活動結果,預測經濟前景,決定經濟活動的發展方向和策略。
三、會計的職能
基本職能是反映職能和監督職能。反映主要體現為:會計是定量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是客觀事後反映各單位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各項經濟活動;是系統、連續、完整的反映各單位的經濟活動。監督職能具有兩個職能:貫穿各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主要利用各種價值指標考核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效果。

    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與一般原則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對象的確定、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數據的蒐集等,都以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為依據。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在會計主體前提下,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單位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明確會計主體前提,一是可以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範圍。二是可以將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將來將延續下去。   
企業是否持續經營,在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有很大的差別。一般情況下,應當假定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明確這個基本前提,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企業都存在破產、清算的風險,如果判斷企業不會持續經營下去,就應當改變會計核算的原則和方法,並在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作相應披露。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濟活動分割為一定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前提下,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曆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稱為會計中期。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採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記錄、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情況。
    在貨幣計量前提下,企業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