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理論與方法各章詳解(二)

第二節土地估價的原則與方法
一、土地估價概念
 土地估價就是估價人員依據土地估價的原則、理論和方法,在充分掌握土地市場交易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土地的經濟和自然屬性,按地產的質量、等級及其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的一般收益狀況,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土地利用方式、土地預期收益和土地利用政策等因素對土地收益的影響,綜合評定出某塊土地或多塊土地在某一權利狀態下及某一時點的價格的過程。
二、土地估價原則
土地價格是由其效用、相對稀缺性及有效需求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所形成的。首先要掌握土地估價 的基本原則,以此為指南,認真分析影響土地價格的因素,靈活 使用各種土地估價方法,對土地價格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一)替代原則
土地估價中的替代原則可概括如下:
 ①土地價格水平由具有相同性質的替代性土地的價格所決定;②土地價格水平是由最了解市場行情的買賣者按市場的交易案例相互比較後所決定的價格;③土地價格可通過比較地塊的條件及使用價值來確定。
根據上述原則,在土地估價時,就可以通過對土地條件即土地使用價值的比較來評估土地價格。一般都要進行時間和土地條件修訂後,才能按替代原則,採用市場比較法確定待估地塊價格。
例題:判斷題:在土地估價時,就可以通過對土地條件即土地使用價值的比較來評估土地價格。一般都要進行時間和土地條件修訂後,才能按替代原則[ r ]
替代原則實際上與收益還原法也有較深的淵源關係。因為某地塊的價格,如有替代可能,則可迅速確定與該地塊產生同等純收益的其他地塊的投資額和價格。可見,替代原則是表示合理經濟行為的基本原則之一。它適用範圍廣,是估價原則的中心內容之一。
在我國目前的土地估價工作中,基準地價評估是先評定土地使用價值,進行分等定級,把土地條件基本一致的土地歸為同一等級,在此基礎上再測算其平均價格;而基準地價係數修訂法評估宗地價格時,則是在基準地價基礎上,通過待估宗地條件與區域內一般條件的比較,對基準地價進行係數修訂,評估出宗地價格。由此可以看出,這實際上都是替代原則在估價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二)預期收益原則
土地投資者是在預測該土地將來所能帶來的收益或效用後進行投資的。這就要求估價者必須了解過去的收益狀況,並對土地市場現狀、發展趨勢、政治經濟形勢及政策規定對土地市場的影響進行 細緻分析和預測,準確預測該土地現在以至未來能給權利人帶來 的利潤總和,即收益價格。
預期收益的估算必須是客觀合理的。它要求估價人員必須對 價格的形成因素認真分析,並對將來的變動趨勢作客觀合理的預 測,應排除脫離現實的使用或因投機及違法使用土地所獲收益的 預測。
預期收益原則,對土地估價中的地區分析、交易實例價格的檢查、純收益及還原利率的確定非常重要。在土地估價實踐中,剩餘法估價及收益還原法估價中土地收益確定,都是預期收益原 則的具體套用。
例題:判斷題:在土地估價實踐中,剩餘法估價及收益還原法估價中土地收益確定,都是預期收益原 則的具體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