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級《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第五章

第五章 所有者權益 
[基本要求] 
(一)掌握實收資本的核算; 
(二)掌握資本公積的核算; 
(三)掌握留存收益的核算; 
(四)熟悉實收資本的概念和有關的管理規定; 
(五)熟悉資本公積的概念及內容; 
(六)熟悉留存收益的概念及內容。 
[考試內容] 
第一節 實收資本 
一、實收資本概述 
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按照企業章程,或契約、協定的約定,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實收資本的構成比例即投資者的出資比例或股東的股份比例,是確定所有者在企業所有者權益中份額的基礎,也是企業進行利潤分配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據。 
投資者對企業的出資方式,既可以採用以現金資產的方式出資,也可以採用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對作為出資的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或土地使用權,必須進行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低估作價。 
二、實收資本的核算 
除股份有限公司以外,其他各類企業應設定"實收資本"科目,核算投資者投入資本的增減變動情況。股份有限公司應設定"股本"科目,核算公司在核定的股本總額及核定的股份總額範圍內實際發行股票的數額。 
企業收到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後,應分別不同的出資方式進行會計處理: 
(一)接受現金資產投資 
企業收到投資者以現金資產投入的資本時,應以實際收到或存入企業開戶銀行的金額作為實收資本入賬。 
股份有限公司在核定的股本總額及核定的股份總額的範圍內發行股票時,應在實際收到現金資產時進行會計處理,即按每股面值和核定的股份總額的乘積,記入"股本"科目,實際收到的款項與記入"股本"科目數額的差額,記入"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科目。公司發行股票支付的手續費、佣金等發行費用,減去發行股票凍結期間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後的餘額,先從發行股票溢價中抵扣;無溢價的,或溢價不足以抵扣的部分,直接計入當期財務費用。 
(二)接受非現金資產投資 
企業接受非現金資產投資時,應將非現金資產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入賬。對於投資各方確認的資產價值超過其在註冊資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計入資本公積。 
(三)接受外幣資本投資 
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現金投入的資本,應在實際收到外幣或存入開戶銀行時進行賬務處理,將實際收到的外幣金額按收到出資額當日的市場匯率折合為記賬本位幣金額,記?quot;銀行存款"等科目,將實際收到的外幣金額按投資契約或協定中約定的匯率折合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在投資契約或協定未約定匯率時,則按照收到外幣當日的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記入"實收資本"科目,將其差額,記入"資本公積--外幣資本折算差額"科目。 
第二節 資本公積 
一、資本公積概述 
(一)資本公積的定義 
資本公積是指投資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業、所有權歸屬於投資者、並且投入金額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金。資本公積包括:資本 (或股本)溢價、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股權投資準備、撥款轉入、外幣資本折算差額、關聯交易差價以及其他資本公積。 
(二)資本公積的內容 
1.資本(或股本)溢價。資本溢價是指投資者繳付企業的出資額大於其在企業註冊資本中所擁有份額的數額。股本溢價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價發行股票時實際收到的款項超過股票面值總額的數額。 
2.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是指企業因接受非現金資產捐贈而增加的資本公積。 
3.股權投資準備。是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核算時,因被投資單位接受捐贈等原因增加資本公積,從而導致投資企業按其持股比例或投資比例計算應增加的資本公積。 
4.撥款轉入。是指企業收到國家撥入的專門用於技術改造、技術研究等的撥款項目完成後,按規定轉入資本公積的部分。 
5.外幣資本折算差額。是指企業接受外幣投資因所採用的匯率不同而產生的資本折算差額。 
6.關聯交易差價。是指上市公司與關聯方之間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所形成的差價。 
7.其他資本公積。是指除上述各項資本公積以外所形成的資本公積,以及從資本公積各準備項目轉入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