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實務難點、疑點精講》問題解答(二)

問題解答二
6.提問:成本法核算中,投資當年收到的現金股利,是沖減投資成本還是確認收益?
解答:在我國,一般情況下都是當年利潤次年分配,所以投資當年收到的現金股利,如非特別說明,應該是投資前被投資單位累積盈餘分配額,在會計處理中沖減投資成本。《初級會計實務精講》中,專門就這一個問題進行了講解。由於當年實現的盈餘一般於下年度一次發放股利。因此,當年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實質上是由被投資企業以前年度的盈餘分配得來的,故不作為當期的投資收益,而應沖減初始投資成本。投資年度以後分配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應作為投資收益。
7.提問:如何區分視同銷售行為與購進貨物改變用途?兩者在會計核算上有何區別?
解答:《初級會計實務精講》中,專門就這一個問題進行了詳細講解。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下列行為從會計角度看,不屬於銷售行為,不能確認銷售收入,但是應視同對外銷售處理,計算應交增值稅。視同銷售需要繳納增值稅的事項有:企業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銷售代銷貨物;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等行為。
購進貨物改變用途是指購進的貨物在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的情況下,對內改變用途的行為。例如,在建工程領用原材料、醫務室等福利部門領用原材料等都屬於購進貨物改變用途;而在建工程或醫務室等福利部門領用在產品、產成品或委託加工的貨物則屬於視同銷售行為。
按照稅法規定,視同銷售,應計算交納增值稅,借記“在建工程”、“長期股權投資”、“應付福利費”、“營業外支出”等科目,貸記“庫存商品”、“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等科目。
購進貨物改變用途時,借記“在建工程”、“應付福利費”等科目,貸記“ 原材料”、“庫存商品”、“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等科目。
8.提問:資本公積的性質是怎樣的?
解答:對於初學會計的人員來說,“資本公積”是一個比較難懂的概念。在《初級會計實務難點、疑點精講》一書中,對這個概念做了非常清晰的講解。
資本公積是所有者投入或者他人投入到企業、所有權歸屬投資者、並且金額上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本。資本公積從不同的來源取得,並由全體所有者享有,資本公積不是由企業實現的利潤轉化而來的,從本質上說屬於投入資本的範疇。資本公積與盈餘公積不同,盈餘公積是從淨利潤中提取的,是淨利潤的轉化形式,而資本公積與淨利潤無關,因此,資本公積不屬於留存收益。
尤其是對資本公積的7個明細項目為什麼有的不能轉增資本做了講解。比如,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準備和股權投資準備,在未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前,是所有者權益的一種準備,不能用於轉贈資本,待處置時才能轉入其他資本公積,然後才可以用來轉增資本。
9.提問: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解答:在初級會計實務中,要求考生掌握的只有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以及利潤分配表的編制,那么,掌握這三張報表之間的關係無疑是對學習過程的很好的一個檢驗。在初級實務的教材中沒有提到這種關係,但在《初級會計實務精講》這本書中,對這種關係做了很好的歸納。比如,書中提到:
1.資產負債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項目的金額與利潤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潤”項目的金額應是相等。
2.利潤表中“本年累計數”欄的“淨利潤”項目的數字與利潤分配表中“淨利潤”項目的數字應一致。
3.利潤分配表中“年初未分配利潤”欄應與上年度利潤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潤”欄的數字一致。
10.提問:企業虧損彌補的途徑有哪些?
解答:關於企業彌補虧損的途徑,初級會計實務的教材沒有系統講解,在《初級會計實務精講》中,專門把它作為一個問題來講解,該書中總結到,企業彌補虧損的途徑有3條:
1.用以後年度實現的稅前利潤進行彌補,但彌補期限不得超過5年。
2.用以後年度實現的稅後利潤彌補,即企業發生的虧損在經過5年期間未彌補足額的,套用所得稅後的利潤彌補。
3.用盈餘公積彌補。用盈餘公積彌補虧損,應由董事會提議,經股東大會或類似權利機構批准。
無論是用稅前利潤彌補,還是用稅後利潤彌補,其會計處理方法相同,都不需要進行專門的賬務處理,所不同的只是兩者計算繳納所得稅的處理不同。在以稅前利潤彌補虧損大情況下,其彌補數額可以抵減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而以稅後利潤彌補的數額,則不能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