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級職稱—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第一章

第一章總論
[基本要求]
(一)掌握會計的概念、職能和對象
(二)掌握會計要素及其基本特徵
(三)掌握會計等式
(四)熟悉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考試內容]
第一節會計概述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會計按其報告的對象不同,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財務會計主要側重於向企業外部關係人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等信息;管理會計主要側重於向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進行經營規劃、經營管理、預測決策所需的相關信息。
二、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
(一)進行會計核算。會計核算職能是指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環節,對特定對象(或稱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記賬、算賬、報賬,為各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的功能。
(二)實施會計監督。會計監督職能也稱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對象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三、會計的對象
會計的對象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凡是特定對象能夠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都是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以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又稱為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
資金運動包括各特定對象的資金投入、資金運用(即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和資金退出等過程。
工業企業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投入、資金的循環與周轉(包括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三個階段)和資金的退出三部分,既有一定時期內的顯著運動狀態(表現為收入、費用、利潤等),又有一定日期的相對靜止狀態(表現為資產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恆等關係)。
資金的投入包括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金和債權人投入的資金兩部分,前者屬於企業所有者權益,後者屬於企業債權人權益——企業負債。投入企業的資金一部分構成流動資產,另一部分構成非流動資產。
資金的循環和周轉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階段。在供應過程中,企業要購買原材料等勞動對象,發生材料買價、運輸費、裝卸費等材料採購成本,與供應單位發生貨款結算關係。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藉助於勞動手段將勞動對象加工成特定的產品,發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費、固定資產磨損的折舊費、生產工人勞動耗費的人工費等,構成產品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同時,還將發生企業與工人之間的工資結算關係、與有關單位之間的勞務結算關係等。在銷售過程中,將生產的產品銷售出去,發生有關銷售費用、收回貨款、交納稅金等業務活動,並同購貨單位發生貨款結算關係、同稅務機關發生稅務結算關係等。企業獲得的銷售收入,扣除各項費用成本後的利潤,還要提取盈餘公積並向所有者分配利潤。
資金的退出包括償還各項債務、上交各項稅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使得這部分資金離開本企業,退出本企業的資金循環與周轉。
第二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會計主體前提要求會計人員只能核算和監督所在主體的經濟活動。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並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將來將延續下去。即在可預見的未來,該會計主體不會破產清算,所持有的資產將正常營運,所負有的債務將正常償還。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的經營活動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等的期間。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曆起訖日期確定。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採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計量、記錄和報告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