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會計法(3)

第十三章 會計法(3) 二、會計監督

(一)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

(1)各單位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1、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的內容如下:a、內部會計管理體系。b、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度。c、賬務處理程式制度。d、內部牽制制度。e、稽核制度。f、原始記錄管理制度。g、定額管理制度。h、計量驗收制度。i、財產清查制度。j、財務收支審批制度。k、實行成本核算的單位應當建立成本核算制度。l、各單位應當建立財務會計分析制度。

2.各單位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四項要求:a、是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b、是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式應當明確;c、是財產清查的範圍、期限和組織程式應當明確;d、是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式應當明確。

(2)單位負責人的義務和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職權

1、單位負責人的義務

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方面的義務主要有兩條,一是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二是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單位負責人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要支持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工作,另一方面,單位負責人自己也不得非法干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2.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職權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在會計監督方面的職權主要是,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具體的監督職權包括以下內容:

a、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和監督。

b、對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賬簿或者賬外設賬行為,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當向上級主管單位報告,請求作出處理。

c、對實物、款項進行監督,督促建立並嚴格執行財產清查制度。

d、對指使、強令編造、篡改財務報告的行為,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應當向上級主管單位報告,請求處理。

e、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

f、對違反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經濟活動,應當制止和糾正;制止和糾正無效的,向單位領導人報告,請求處理。

g、各單位制定的預算、財務計畫、經濟計畫、業務計畫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h、各單位必須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接受財政、審計、稅務等機關的監督,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i、按照法律規定應當委託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委託註冊會計師進行審計,並配合註冊會計師的工作,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不得示意註冊會計師出具不當的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