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會計師經濟法講座詳細筆記(一)

筆記經濟法
第一章1.1 本講概要
《經濟法基礎》是《經濟法》課程的入門知識,提煉性地介紹了經濟法的概念、經濟法律關係三要素、法律行為與代理關係、法律訴訟時效和違反經濟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涉及的概念性內容較多,與以後各章節有密切聯繫。從歷年考試情況看,其分值比重較低,一般在3-5分之間。
本章的思路按下列順序展開。
 經濟法作為國家干預社會經濟生活的具體表現,它是調整國家在管理和協調發展經濟活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關係。因此,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只能是一定範圍的經濟關係,而非所有的經濟關係。學習時,結合練習,慢慢體會。
 我國經濟法的表現形式是成文法,故其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國際條約或協定、政策和習慣等。按照經濟法調整的內容不同,經濟法的體系包括經濟組織法、經濟管理制度法和活動法。
 
 經濟法調整的對象是一定範圍內的、具體經濟內容的權利和義務關係。因此,任何經濟法律關係三要素的理解,應結合日常經濟活動中案例的直觀理解,分類記憶。
 法律行為是指由法律規定和調整的、能夠引起法律關係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人的有意識活動,僅指合法行為。即要求行為的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與法律要求相一致。
 受到時間、精力和其他條件的限制,某些行為人委託他人代為行使某種權利,從而產生代理關係,被代理人必須對代理人的許可權作出限制,以便區分代理的合法性和代理責任。這種代理關係在公司法、企業法、契約法等相關內容中均有所涉及。
 某類經濟法律關係一旦產生糾紛,當事人一方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就會提起訴訟。提起訴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有效期內進行,這就是訴訟時效問題,包括普通訴訟時效和特別訴訟時效兩類。
  違法者應受到法律的制裁。違反經濟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類。解決經濟糾紛的方式包括協商、協調、仲裁和提起訴訟。
歷年試題分析
 本章在近4年考試中,均側重於對相關基礎知識所涉及具體內容的理解上,很少考定義,符合成人考試的特點。
年份 題 型 分值 考 點
1998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 2、2、1 參見“知識點解釋”、“重難點解析”和“例題解析”
1999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 0、0、2
2000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 1、2、2
2001 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 1、2、2
知識點匯總
1.1 經濟法的概念
1.1.1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參見教材p2-p4
相關閱讀: p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並與p10“法律關係”相比較
學習建議: 重點了解 知識點詳解
1.1.2 經濟法的形式與體系 參見教材p5~p8
相關閱讀: p5我國經濟法表現的七種形式及特例;p8經濟法的體系
學習建議: 重點了解。重點注意:p7“國際條約或協定”;p8“經濟法的體系”
1.2 經濟法律關係
1.2.1 經濟法律關係的主體 參見教材p12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頁碼範圍
學習建議: 掌握“主體資格的取得方式”和“主體範圍” 知識點詳解
1.2.2 經濟法律關係的內容 參見教材p15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範圍 學習建議: 一般了解
1.2.3 經濟法律關係客體 參見教材p16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範圍
學習建議: 必須記住重難點解釋 知識點詳解
1.3 法律行為與代理
1.3.1 法律行為 參考教材p20“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p22~p25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範圍
學習建議: 重點掌握 重難點解析
1.3.2 代理 參考教材p27~p29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範圍
學習建議: 重點掌握 重難點解析
1.4 訴訟時效與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1.4.1 訴訟時效 參考教材p30~p31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範圍
學習建議: 重點了解 重難點解析
1.4.2 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參考教材p32“違反經濟法法律責任的法律形式”;p33“仲裁”;p34“訴訟”
相關閱讀: 參考教材相關知識點及頁碼範圍
學習建議: 重點了解 重難點解析
1.1.1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一定範圍的經濟關係,即:政府的經濟管理關係;維護公平競爭關係;經濟組織內部的經濟關係。以上幾個方面的經濟關係既與國家的管理和協調密切相關,又包括了客觀經濟管理和微觀經濟管理。
(1)經濟調整的對象是不平等的經濟關係,即以政府或國家為主要主體的,以縱向經濟關係為主的經濟關係。如:公司設立登記時產生的經濟關係。
(2)其調整對象也包括企業之間,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企業與自然人之間的經濟關係,如:企業與農民訂立農產品購銷契約而形成的經濟關係。
(3)經濟法對部分財產關係無效。如個人家庭財產繼承關係,婚姻破裂的夫妻雙方的財產分割關係等。
1.2.1 經濟法律關係的主體
先了解經濟法律關係的含義(參見教材p11)和經濟法律關係主體的概念(p12)。
作為經濟規律關係的主體,必須具備享受一定權利和承擔一定義務的資格或能力,即必須具備一定主體資格,才能參與經濟法律關係。
(1)主體資格是由法律規定一定條件或程式成立的方式予以確認。如個人獨資企業依法申請註冊登記成立而取得經濟法律關係主體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