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考試輔導:《財務成本管理》經驗談(4)

一、考場提示

本章重點、難點內容:項目現金量的計算;投資決策方案的選擇與評價方法;固定資產平均年成本的計算;稅後現金流量的計算;投資項目的風險分析以及時間價值與風險分析在投資決策中的運用。

二、重點、難點學習

(一)貨幣時間價值的概念;複利終值、現值,普通年金終值、現值,預付年金終值、現值,遞延年金終值、現值,永續年金現值計算;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貼現的計算。

(二)1、項目計算期各年現金流量的確定,是進行項目評價的基礎,最重要,注意區分獨立項目還是互斥項目,互斥項目有時可以用差量分析法。根據書p226-227,用列表的方式,縱欄是0、1、2…n年,橫欄是建設期、經營期、淨現金流量。

其中初始現金流量包括:長期資產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墊支的流動資金、舊設備變現淨損益以及對所得稅的影響。

經營期現金流量包括:稅後增量現金流量、費用節約帶來的現金流入、折舊的稅收擋板作用。

項目終結點的現金流量包括:殘值收入的現金流量、殘值的納稅的影響、收回墊支的流動資金、清理費用。

尤其要注意建設期的投入是期出還是期末;所得稅的影響,三點:所得稅對營業收入和付現成本的影響、折舊的稅收擋板作用、舊設備變現收入與賬面殘值不同時以及期末設備殘值收入與稅法規定殘值不同時所得稅的影響。

2、npv、pi、irr、回收期、會計收益率的計算,如何用這些指標進行評價,評價時注意區分獨立項目還是互斥項目,獨立項目用pi、irr;互斥項目用npv。

回收期和會計收益率是非折現指標,是輔助指標。

3、特殊的投資項目評價,c更新決策,注意套用條件-互斥項目,不增加現金流入。年均成本法的計算。

(三)風險和收益的關係,風險衡量的幾個指標:期望值、標準差、標準離差率、置信機率和置信區間,其中置信機率和置信區間的計算較複雜,要會查表。在衡量兩個項目孰優孰劣時,一般方法是:在期望值相同的條件下,標準差小者優;期望值不同的情況下,標準離差率小者優。

(四)兩種方法計算步驟:

1、風險調整貼現率法:

(1)計算各年現金流量的期望值ē。

(2)計算各年標準差d。

(3)計算綜合標準差d和各年現金流入的期望值的總現值epv。

(4)計算綜合變化係數q,即綜合標準差。

(5)確定風險報酬斜率b。

(6)計算風險調整貼現率,帶入公式k=i+b*q。

2、肯定當量法:

(1)計算各年現金流量的期望值ē。

(2)計算各年標準差d。

(3)計算各年變化係數q=d/ē。

(4)查表得αt,或用書上p273公式求出αt,參照風險調整貼現率法求k的步驟。

(5)用肯定當量調整各年現金流量。

(6)用調整後的現金流量計算npv或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