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成本管理》第十四章學習輔導(4)

 《財務成本管理》第十四章學習輔導(4) 1、成本中心。一個責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者不考核其收入,而著重考核其所發生的成本和費用,這類中心稱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通常沒有收入。成本中心的職責是用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規定的具體任務。成本中心有兩種類型:標準成本中心和費用中心。標準成本中心,必須是所生產的產品穩定而明確,並且已經知道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投入量的責任中心。標準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標,是既定產品質量和數量條件下的標準成本。費用中心,適用於那些產出物不能用財務指標來衡量,或者投入和產出之間沒有密切關係的單位。通常,使用費用預算來評價費用中心的成本控制業績。

(1)判別成本費用支出責任歸屬的原則

①假如某責任中心通過自己的行動能有效地影響一項成本的數額,那么該中心就要對這項成本負責。

②假如某責任中心有權決定是否使用某種資產或勞務,它就應對這些資產或勞務的成本負責。

③某管理人員雖然不直接決定某項成本,但是上級要求他參與有關事項,從而對該項成本的支出施加了重要影響,則他對該成本也要承擔責任。

(2)製造費用的歸屬和分攤方法

①直接計入責任中心;

②按責任基礎分配;

③按受益基礎分配;

④歸入某一個特定的責任中心;

⑤不能歸屬於任何責任中心的固定成本,不進行分攤。

2、利潤中心。一個責任中心,如果能同時控制生產和銷售,既要對成本負責又要對收入負責,但沒有責任或沒有權力決定該中心資產投資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據其利潤的多少來評價該中心的業績,那么,該中心稱為利潤中心。利潤中心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然的利潤中心,它直接向企業外部出售產品,在市場上進行購銷業務。另一種是人為的利潤中心,它主要在企業內部按照內部轉移價格出售產品。

(1)評價利潤中心業績的依據

①邊際貢獻。該評價依據不夠全面,可能導致部門經理儘可能支出固定成本以減少變動成本。

②可控邊際貢獻。反映了部門經理在其許可權和控制範圍內有效使用資源的能力。其主要問題是可控固定成本與不可控固定成本區分比較困難。

③部門邊際貢獻。該指標更適合評價該部門對企業利潤和管理費用的貢獻,而不適合於部門經理的評價。

④稅前部門利潤。該指標作為業績評價的依據通常是不適合的。公司總部的管理費用是部門經理無法控制的成本,由於分配公司管理費用而引起的部門利潤的不利變化不能由部門經理負責。

(2)轉移價格的選擇:

①市場價格;在中間產品存在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下,市場價格減去對外銷售費用,是理想的轉移價格。完全競爭市場這一假設,意味著企業外部存在中間產品的公平市場,生產部門被允許向外銷售任意數量的產品,購貨部門也可以從外部獲得任意數量的產品。

②以市場為基礎的協商價格;如果中間產品存在非完全競爭的外部市場,可採用協商的辦法確定轉移價格。成的協商轉移價格依賴於下列條件:首先,要有一個某種形式的外部市場,兩個部門經理可以自由選擇接受或者是拒絕接受某一價格;其次,在談判者之間共同分享所有的信息資源;再有,最高管理階層的必要干預。

③變動成本加固定費轉移價格;

④全部成本轉移價格。這種轉移價格可能是最差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