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考前輔導第七章個人所得稅法(8)

 八、境外所得的稅額扣除

稅法規定,納稅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準予其在應納稅額中扣除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但是,扣除額不得超過該納稅人境外所得依照我國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稅法所說的“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是指納稅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該所得來源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繳納並且實際已經繳納的稅額。

稅法所說的“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是指納稅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區別不同國家或地區和不同應稅項目,依照我國稅法規定的費用減除標準和適用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同一國家或者地區內不同應稅項目,依照我國稅法計算的應納稅額之和,為該國家或地區的扣除限額。納稅人在中國境外一個國家或地區實際已經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低於扣除限額的,應當在中國繳納差額部分的稅款;超過扣除限額的,其超過的部分不得在本納稅年度的應納稅額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的該國家或地區扣除限額的餘額中補扣,補扣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年。

納稅人依照稅法的規定申請扣除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時,應當提供境外稅務機關填發的完稅憑證原件。

稅法還要求,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應當分別計算應納稅額。"

九、納稅申報及繳納

(一)自行申報納稅。

自行申報納稅是由納稅人自行在稅法規定的納稅期限內,向稅務機關申報取得的應稅所得項目和數額,如實填寫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並按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據此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種方法。

(1)自行申報納稅的納稅人。

1、從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2、取得應納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3、分筆取得屬於一次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的;

4、取得應納稅所得,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扣繳稅款的;

5、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必須自行申報納稅的。

(2)自行申報納稅的納稅期限。

除特殊規定外,納稅人應在取得應納稅所得的次月7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所得並繳納稅款。

賬冊健全的個體工商業戶的應納稅款,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由納稅人在次月7日內申報預繳,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彙算清繳,多退少補。賬冊不健全的個體工商業戶的應納稅款,由各地稅務機關依照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自行確定徵收方式。

納稅人年終一次性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自取得收入之日起30日內申報納稅;在1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7日內申報預繳,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彙算清繳,多退少補。

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納稅人,其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應納稅所得,如在境外以納稅年度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應在所得來源國的納稅年度終了、結清稅款後的30日內,向申國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如在取得境外所得時結清稅款的,·或在境外按所得來源國稅法規定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應在次年1月1日起3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3)自行申報納稅的申報方式。

納稅人可由本人或委託他人或採用郵寄方式在規定的申報期限內申報納稅。郵寄申報納稅的,以寄出地的郵戳日期為實際申報日期。

(4)自行申報納稅的申報地點。

申報地點一般應為收入來源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納稅人從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可選擇並固定在其申一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從境外取得所得的,應向境內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代扣代繳。

代扣代繳是指按照稅法規定負有扣繳義務的單位或個人,在向個人支付應納稅所得時,應計算應納稅額,從其所得中扣出並繳入國庫,同時向稅務機關報送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

(1)扣繳義務人。

凡支付個人應納稅所得的企業(公司)事業單位、機關、社團組織、軍隊、駐華機構、個體戶等單位或個人,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

(2)代扣代繳的範圍。

代扣代繳的範圍包括個人所得稅法申除個體工商戶所得以外所列的各個所得項目。其形式包括現金支付、匯款支付、轉賬支付和以有價證券、實物以及其他形式的支付。

(3)代扣代繳期限。

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的稅款,應當在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