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申報中應關注的調整事項

一、調增應納稅所得額的事項

1、計提的八項減值準備。《企業會計制度》要求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委託貸款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稅法規定除從事信貸、租賃等業務的企業經稅務部門同意可計提不超過3%的壞賬準備外,其餘各項準備不得在稅前扣除。因此對當年計提增加的各項減值準備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2、應付福利費的節餘額。稅法規定外商投資企業除按照國務院及各地政府規定為其雇員提存醫療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退休保險金外,不得在稅前預提其他職工福利類費用。但上述福利費可在工資總額的14%範圍內據實扣除。企業如果採用職工福利費計提的辦法,對所提取福利費支付上述福利類費用後有餘的,則應調增納稅所得額。

3、一次性攤銷的開辦費。《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將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在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一次性計入損益。但稅法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於5年的期限內分期扣除。兩者之間的差異應調增納稅所得額。

4、短期投資持有期間的收益。《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收到的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確認投資收益,作為沖減投資成本處理。稅法規定企業當期收到的股利、利息等收益應作為當期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對該類收益應調增納稅所得額。

5、債務重組收益。《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將債務重組收益計入資本公積,稅法規定該類收益作為當期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6、預計負債。企業對外提供擔保、商業承兌票據貼現、未決訴訟、產品質量保證時有可能產生預計負債。但預計負債是未實現的損失,按稅法規定不能在稅前扣除。

因此,企業應將當年新增的預計負債數額調增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7、不符合規定支付的各種白條支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有的支付憑證不符合規定,稅法規定這些支出不能在稅前列支。企業應將所有的白條支出數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8、其他應調增的應納稅項目。企業的交際應酬費超過稅法規定的部分以及違法經營的罰款、被沒收財物的損失和罰款、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支付給總機構的特許權使用費、用於中國境內公益、救濟性質以外的捐贈、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其他支出等均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二、調減應納稅所得額的事項

1、計提的減值準備的沖回。當年沖回上年計提的各項減值準備,在賬務處理上增加了當期收益,但以前年度已作納稅調增,本年度沖回的減值準備應作為納稅調減項目。

2、以前年度一次攤銷的開辦費。在攤銷當年已作納稅調增的開辦費用,可在不少於5年的時間內轉回,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3、國債利息收入及國家有規定可以免徵企業所得稅的各項補貼收入,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4、加計扣除的技術開發費。盈利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技術開發費比上年實際增長10%(含10%)以上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允許再按當年技術開發費實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

5、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優惠。凡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總額內購買的國產設備,對符合《國務院關於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中規定的投資項目,除《外商投資項目不予免稅的進口商品目錄》外,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其購買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以從購置設備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直接減少企業應納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