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投資退稅的稅收優惠

 稅法規定,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將從企業取得的利潤直接再投資於該企業、增加註冊資本,或者作為資本投資開辦其他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不少於5年的,經投資者申請,稅務機關批准,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所得稅的40%稅款。

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直接再投資舉辦、擴建產品出口企業或先進技術企業,以及外國投資者將從海南經濟特區內的企業獲得的利潤直接再投資于海南經濟特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農業開發企業,經營期不少於5年的,經投資者申請,稅務機關批准,全部退還其再投資部分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款。

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將從企業取得的利潤直接再投資於該企業,或者投資開辦其他外商投資企業,如再投資不滿5年撤出的,應當繳回已退的稅款。外國投資者直接再投資舉辦、擴建的企業,自開始生產、經營之日起3年內或在再投資資金投入後3年內,該企業均沒有達到產品出口企業標準的,或者在企業開始生產、經營或資金投入後3年內,該企業經考核不合格被撤銷先進技術企業稱號的,應當繳回已退稅款的60%。外國投資者異地再投資,應向原納稅地稅務機關申請退稅。原納稅地稅務機關按上述退稅程式辦理退稅時,應同時向接受再投資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寄送《外國投資者再投資退稅通知單》。再投資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要按上述管理規定對再投資實施情況進行審查認定,如果發現有再投資後經營期不滿5年撤出的,或者再投資新辦的產品出口企業或先進技術企業在規定期限內沒有達到規定標準的,外國投資者應按規定向接受再投資企業所在地稅務機關全部繳回或部分繳回已退稅款。(中華會計網校著作權所有嚴禁轉載)

某經濟特區的共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1988年9月開業,生產經營期20年,當年獲利,但企業選擇從下一年起計算免減稅期限。從1994年起以後歷年都被政府主管機關認定為先進技術企業。下表是該企業從1988年~1998年的獲利情況。單位:(萬元)

年度88 8990 9192 93 949596 97 98
獲利60 50130 -70320460580 500 650730 790

另外,該企業的外國投資者將1992年分得的利潤91萬元,1995年分得的利潤177萬元,都再投資於本企業增加註冊資本。

則該企業11年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及外國投資者獲得的再投資退稅額(地方所得稅為30%)是多少?同時,地方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同減、同免。

分析:

(1)1988年經營不足6個月獲利,可選擇從下一年度起計算免稅期限。則當年需納稅:

1988年應納所得稅稅額=60×(15%+3%)=10.8萬元。

(2)1989年、1990年兩年免稅。

(3)1991、1992、1993年3年減半徵稅。但1991年虧損,雖不用納稅,但可用以後年度利潤彌補其虧損,1992年彌補後仍有利潤250萬。則:

1992、1993年應納所得稅稅額=(320-70+460)×(1%+3%)×50%=63.9(萬元)

(4)從1994年起,歷年都被認定先進技術企業,可再享受3年減半徵稅。

3年應納所得稅稅額=(580+500+650)×(15%+3%)×50%=155.7(萬元)。

(5)從1997年起延長減半徵稅優惠期滿。

1997、1998年兩年應納所得稅稅額=(73+790)×(1%+3%)=273. 6(萬元)。

(6)11年共納所得稅=10.8+63.9+155.7+273.6=540(萬元)

(7)由於1992年用稅後利潤再投資本企業增加註冊資本,所以只能退還已納稅款40%,但1992年恰是享受減半徵稅期間,因此,也要將減免因素考慮進去。

1992年再投資退稅額=91/[1-(7.5%+1.5%)」×7.5%×40%=3(萬元)

(8)由於1994年起,該企業被認定為先進技術企業,可延長3年減半徵稅,退稅率可按100%計算。

1995年再投資退稅額=177/[1-(7.5%+1.5%)]×7.5%×100%=14.59(萬元),再投資退稅額合計=3+14.59=17.5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