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稅務師財務與會計課程相關知識點的總結1

會計政策變更、會計差錯更正及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會計處理比較

一、賬務處理程式

1.無論是會計政策變更、會計差錯更正還是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其處理的本質後果都是要將以前的業務追溯調整成最新口徑,所以先想當初的原始分錄是怎么作的,再想像應當如何作,而後將其差額修補上即為第一筆分錄。(1)當要調整的事項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潤少計時:(以前年度的收入少計或費用多計時。比如:折舊多提)借:累計折舊等相應的科目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代替的是當初多提的折舊費用)(2)當要調整的事項造成以前年度的利潤多計時(以前年度的收入多計或費用少計時。比如,無形資產少攤了費用):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代替的是當初少攤的費用)貸:無形資產

2.調整所得稅影響(1)三種業務的所得稅處理原則會計政策變更的所得稅問題:由於會計政策的變更通常是會計行為而不是稅務行為,一般不影回響交所得稅,所謂的影響也僅局限於“遞延稅款”的影響。由此推論:(1)在應付稅款法下,根本不用考慮所得稅影響。(2)考慮所得稅影響需同時滿足的兩個條件:第一:所得稅核算方法是:納稅影響會計法;第二:基於會計政策的變更產生了新的時間性差異。會計差錯更正的所得稅問題:1.如果該差錯影響到了應稅所得口徑,則應調整“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如果該差錯影響到了時間性差異,則只有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應調整“遞延稅款”。

3.如果會計差錯更正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則需參照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所得稅處理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所得稅問題:

1.調整“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的兩個必備條件:(1)該調整事項影響到了應稅所得口徑;(2)該調整事項發生在所得稅彙算清繳日之前。

2.調整“遞延稅款”的情況:(1)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調整事項影響到了時間性差異。(2)發生在彙算清繳日之後的應稅所得口徑調整,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應調整“遞延稅款”。(在應付稅款法下則不作處理)。(2)根據上述原則分析後認定所得稅費用影響額:a.淨調減所得稅費用:借:應交稅金(或遞延稅款)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遞延稅款(或應交稅金)b.淨調增所得稅費用: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應交稅金(或遞延稅款)貸:遞延稅款 (或應交稅金) 

3.將稅後影響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調減稅後淨利時: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調增稅後淨利時: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調整多提或少提的盈餘公積(1)調減盈餘公積時:借:盈餘公積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調增盈餘公積時: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盈餘公積需注意的是:對於會計政策變更的處理,還應將前三個分錄合併為一個,即不允許出現“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其他情況則無此必要。

二、報表修正

會計政策變更:

1.發生當期的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2.利潤表的上年數

會計差錯更正:

1.發生當期的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

2.利潤表的上年數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1.年度資產負債表的年末數2.年度利潤表的當年數

3.發生此業務當月的資產負債表的年初數。

稅前會計利潤差額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

1.稅前會計利潤差額不構成差異,即會計和稅法的口徑一致。如發生在所得稅彙算清繳之前,不論是應付稅款法還是納稅影響會計法,都通過應交稅金科目核算。如果是發生在所得稅彙算清繳之後,應付稅款法不做帳務處理,而納稅影響會計法則通過遞延稅款科目核算。

2.稅前會計利潤差額構成永久性差異,即會計和稅法的口徑不一致。無論是應付稅款法還是納稅影響會計法,都不做帳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