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管理知識》課堂筆記第二講

註冊安全工程師考試《安全生產管理知識》課堂筆記-第二講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 
 

第一節 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二節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組織
第三節 安全生產投入
大綱要求:
 檢驗應考人員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掌握程度;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組織保障的熟悉程度;對安全生產投入制度的熟悉程度;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的熟悉程度;對建設項目(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三同時”制度的掌握程度;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檢查制度的掌握程度;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及勞動防護用品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大綱變化情況:
1、刪除了2004年大綱中“第七節: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和“第九節:工傷保險”內容
考試內容:
 第一節安全生產責任制
 1.了解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必要性;
 2.熟悉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要求;
 3.掌握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內容。
 第二節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組織
 1.了解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機構的設定要求;
 2.熟悉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設定要求。
 第三節安全生產投入
 1.了解對安全生產投入的基本要求;
 2.熟悉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基本原則;
 3.熟悉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方法。
本講大綱變化情況:
1、與2004年大綱要求相同
本講要點:
1、安全生產責任制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組織
3、安全生產投入
內容講解:

一、安全生產責任制
第一節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必要性
《安全生產法》第四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核心是實現安全生產的“五同時”,就是在計畫、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的時候,同時計畫、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其內容大體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縱向方面,各級人員(從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一般職工)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二是橫向方面,各職能部門(如安全、設備、技術、生產、基建、人事、財務、設計、檔案、培訓、宣傳等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三、安全生產責任制的主要內容
1.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者,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職責為:
(1)建立、健全本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
(2)組織制定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投入的有效實施。
(4)督促、檢查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5)組織制定並實施本單位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6)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2.生產經營單位其他負責人
生產經營單位其他負責人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協助主要負責人搞好安全生產工作。
3.生產經營單位職能管理機構負責人及其工作人員
職能管理機構負責人按照本機構的職責,組織有關工作人員做好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對本機構職責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職能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在本人職責範圍內做好有關安全生產工作。
4.班組長
班組安全生產是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班組長全面負責本班組的安全生產,是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直接執行者。貫徹執行本單位對安全生產的規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組的工人遵守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切實做到不違章指揮,不違章作業,遵守勞動紀律。
5.崗位工人
崗位工人對本崗位的安全生產負直接責任。崗位工人要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遵守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和安全操作規程,不違章作業,遵守勞動紀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專門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書的,方可上崗作業。

三、安全生產投入與安全技術措施計畫
第三節 安全生產投入與安全技術措施計畫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安排適當的資金,用於改善安全設施,更新安全技術裝備、器材、儀器、儀表以及其他安全生產投入,以保證生產經營單位達到法律、法規、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並對由於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後果承擔責任。
安全生產投入資金具體由誰來保證,應根據企業的性質而定。一般說來,股份制企業、合資企業等安全生產投入資金由董事會予以保證;一般國有企業由廠長或者經理予以保證;個體工商戶等個體經濟組織由投資人予以保證。上述保證人承擔由於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而導致事故後果的法律責任。
安全生產投入主要用於以下方面:
(1)建設安全技術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風工程等。
(2)增設新安全設備、器材、裝備、儀器、儀表等以及這些安全設備的日常維護。
(3)重大安全生產課題的研究。
(4)按照國家標準為職工配備勞動保護用品。
(5)職工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6)其他有關預防事故發生的安全技術措施費用,如用於制定及落實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
二、安全技術措施計畫
生產經營單位為了保證安全資金的有效投入,應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畫。該計畫的核心是安全技術措施。
安全技術按照行業分可分為:礦山安全技術、煤礦安全技術、石油化工安全技術、冶金安全技術、建築安全技術、水利水電安全技術、旅遊安全技術等。
安全技術按照危險、有害因素的類別可分為:防火防爆安全技術、鍋爐與壓力容器安全技術、起重與機械安全技術、電氣安全技術等。
安全技術按照導致事故的原因可分為:防止事故發生的安全技術和減少事故損失的安全技術等。
( ) 防止事故發生的安全技術
防止事故發生的安全技術是指為了防止事故的發生,採取的約束、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防止其意外釋放的技術措施。常用的防止事故發生的安全技術有消除危險源、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隔離等。
1.消除危險源
2.限制能量或危險物質
3.隔離
4.故障一安全設計
5.減少故障和失誤
( ) 減少事故損失的安全技術
防止意外釋放的能量引起人的傷害或物的損壞,或減輕其對人的傷害或對物的破壞的技術稱為減少事故損失的安全技術。該項技術是在事故發生後,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的擴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的發生,從而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常用的減少事故損失的安全技術有隔離、個體防護、設定薄弱環節、避難與救援等。
1.隔離
2.個體防護
3.設定薄弱環節
4.避難與救援
三、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編制
(一)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依據
目前主要依據有:1963年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1956年勞動部、全國總工會頒布的《安全技術措施計畫項目總名稱表》;1977年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勞動總局頒布的《關於加強有計畫改善勞動條件工作的聯合通知》;1979年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建委頒布的《關於安排落實勞動保護措施經費的通知》;1979年國務院批轉勞動總局、衛生部頒布的《關於加強廠礦企業防塵防毒工作的報告》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等。
(二)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項目
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項目,包括改善勞動條件、防止事故、預防職業病、提高職工安全素質技術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衛生技術措施。指改善對職工身體健康有害的生產環境條件、防止職業中毒與職業病的技術措施,如防塵、防毒、防噪聲與振動、通風、降溫、防寒等裝置或設施。
(2)減輕勞動強度等其他安全技術措施。
(3)輔助措施。指保證工業衛生方面所必需的房屋及一切衛生性保障措施,如塵毒作業人員的淋浴室、更衣室或存衣箱、消毒室、婦女衛生室等。
(4)安全宣傳教育措施。指提高作業人員安全素質的有關宣傳教育設備、儀器、教材和場所等,如勞動保護教育室、安全衛生教材、掛圖、宣傳畫、培訓室、安全衛生展覽等。
(三)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原則
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則。
(2)自力更生與勤儉節約的原則。
(3)輕重緩急與統籌安排的原則。
(4)領導和民眾相結合的原則。
(四)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編制方法
1.編制時間
年度安全技術措施計畫應與同年度的生產、技術、財務、供銷等計畫同時編制。
2.計畫內容
編制措施計畫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單位和工作場所。
(2)措施名稱。
(3)措施內容與目的。 

(4)經費預算及來源。
(5)負責設計、施工單位及負責人。
(6)措施使用方法及預期效果。
3.編制計畫的布置
企業領導應根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向下屬單位或職能部門提出具體要求,進行編制計畫布置。
4.計畫項目的確定與編制
下屬單位確定本單位的安全技術措施計畫項目,並編制具體的計畫和方案,經民眾討論後,送上級安全部門審查。
5.計畫的審批
安全部門將上報計畫進行審查、平衡、匯總後,再由安全、技術、計畫部門聯合會審,並確定計畫項目,明確設計施工部門、負責人、完成期限,成文後報廠總工程師審批。
6.計畫的下達
廠長根據總工程師的意見,召集有關部門和下屬單位負責人審查、核定計畫。根據審查、核定結果,與生產計畫同時下達到有關部門貫徹執行。
(五)安全技術措施計畫的實施驗收
已完成的計畫項目要按規定組織竣工驗收。交工驗收時一般應注意:所有材料、成品等必須經檢驗部門檢驗;外購設備必須有質量證明書;負責單位應向安全技術部門填報交工驗收單,由安全技術部門組織有關單位驗收;驗收合格後,由負責單位持交工驗收單向計畫部門報完工,並辦理財務結算手續;使用單位應建立台賬,按《勞動保護設施管理制度》進行維護管理。
小結:安全生產責任制中關於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職責,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配備,安全投入的保障及範圍,安全技術和安全生產技術措施計畫的編制和原則,這些是本講的重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