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事故案例分析》課堂筆記-第三講(2)

管制因素。徹底分析緊急情況,考慮如下情況的後果:出入禁區,電力故障,通訊電纜中斷,燃氣管道破裂}水害,煙害,結構受損,空氣或水污染,爆炸,建築物倒塌,化學品泄漏等。
危險分析應該全面周到,從時間、空間、物質和人員上都要考慮。並且要根據危險對人身、財產、環境和生產經營的潛在影響來確定各類危險的大小,確定哪些風險是重點關注的風險。
3.應急能力分析

針對各類緊急情況,確認現有的綜合回響能力。包括各類應急回響資源,人力、物力和能力。為此,應考慮每一潛在緊急情況從發生、發展到結束所需要的資源。對每一緊急情況應考慮如下問題:

(1)所需要的資源與能力是否配備齊全。
(2)外部資源能否在需要時及時到位。
(3)是否還有其他可以優先利用的資源。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繼續下一步驟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應提出整改方案。例如:編制額外的應急程式、開展額外的培訓、採購額外的設備、編制互助協定,簽訂專項契約或協定等。

(三)預案編制

根據企業風險和應急回響能力現狀,按照法律、法規和本單位相關規定編制應急預案。確定具體的工作目標和階段性工作時間表;編制工作任務清單,落實到具體的人員和時間;確定預案總體和各章節的結構;將預案按章節分配給每一位編寫組成員。在應急行動涉及外部機構時,應與他們事先溝通協調。企業編制預案時應將相關的情況報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將上級的應急要求和精神納入本單位的應急預案。

(四)預案的評審與發布

預案應經單位各級管理人員、應急管理人員和應急回響人員充分討論和修訂、評審,經批准後發布預案。

(五)預案的實施

預案經批准後實施生教。但預案實施不僅指在緊急情況時的執行,應將預案融人單位的整體活動、包括預案的培訓和演練等。

五、應急培訓與演習

(一)應急預案培訓的原則和範圍

為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技術水平與應急救援隊伍的整體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應急救援行動中,達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經常性地開展應急救援培訓訓練或演習應成為應急救援隊伍的一項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習的指導思想應以加強基礎、突出重點、邊練邊戰、逐步提高為原則。應急培訓與演習的基本任務是鍛鍊和提高隊伍在突發事故情況下的快速搶險堵源、及時營救傷員,正確指導和幫助民眾防護或撤離,有效消除危害後果、開展現場急救和傷員轉送等應急救援技能和應急反應綜合素質,有效降低事故危害,減少事故損失。

應急培訓的範圍應包括:

(1)政府主管部門的培訓。
(2)社區居民的培訓。
(3)企業全員的培訓。
(4)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

(二)應急培訓的基本內容

基本應急培訓是指對參與應急行動所有相關人員進行的最低程度的應急培訓,要求應急人員了解和掌握如何識別危險、如何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如何啟動緊急情況警報系統、如何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尤其要加強火災應急培訓以及危險物質事故應急的培訓。因為火災和危險品事故是常見的事故類型,因此,培訓中要加強與滅火操作有關的訓練,強調危險物質事故的不同應急水平和注意事項等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報警。
(2)疏散。
(3)火災應急培訓。
(4)不同水平應急者培訓。

在具體培訓中,通常將應急者分為5種水平,即初級意識水平應急者;初級操作水平應急者;危險物質專業水平應急者;危險物質專家水平應急者;事故指揮者水平應急者。每一種水平都有相應的培訓要求。

(三)訓練和演習類型

應急演習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類。根據演習規模可以分為桌面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面演習,詳細內容參閱全國註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安全生產管理知識》相關內容。根據演習的基本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基礎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和自選科目訓練。

(1)基礎訓練。基礎訓練是應急隊伍的基本訓練內容之一,是確保完成各種應急救援任務的基礎。基礎訓練主要包括佇列訓練、體能訓練、防護裝備和通訊設備的使用訓練等內容。訓練的目的是使應急人員具備良好的戰鬥意志和作風,熟練掌握個人防護裝備的穿戴,通訊設備的使用等

一、大綱要求:

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預案的演練以及國家和部門的有關規定的掌握程度;

二、重點、難點:
 
1.掌握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的內容、類別及編制方法;
2.熟悉預案培訓與演練的要求。

三、內容講解:

第三節   應急預案的基本原則

通過安全設計、操作、維護、檢查等措施,可以預防事故,降低風險,但不可能達到絕對安全。因此,需要制定萬一發生事故後,應採取的緊急措施和應急方法。事故應急系統是指通過事前計畫和應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發生後迅速控制事故發展,保護現場人員和場外人員的安全,將事故對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應急預案是應急救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各種不同的緊急情況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不僅可以指導應急人員的日常培訓和演習,保證各種應急資源處於良好的備戰狀態,而且可以指導應急行動按計畫有序進行,防止因行動組織不力或現場救援工作的混亂而延誤事故應急回響行動,實現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應急預案對於如何在事故現場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能使應急行動迅速有效地進行。因此,制定有效而完善的應急預案十分重要。

一、應急預案的概念和分類

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設備、設施、場所和環境,在安全評價的基礎上,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財產與環境損失,就事故發生後的應急救援機構和人員,應急救援的設備、設施、條件和環境,行動的步驟和綱領,控制事故發展的方法和程式等,預先做出的科學而有效的計畫和安排。

應急預案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應急預案應當有相應的組織負責編制,根據預案責任主體的性質不同,應急預案可以分為企業預案和政府預案,企業預案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由企業負責,政府預案由政府組織制定,由相應級別的政府負責。根據事故影響範圍不同可以將預案分為現場預案和場外預案,現場預案又可以分為不同等級,如車間級、工廠級等;而場外預案按事故影響範圍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區縣級、地市級、省級、區域級和國家級。各類各級預案均各有側重,但應協調一致。

本節重點介紹企業級應急預案的有關內容和要求。
講解:王貴生
二、應急預案的檔案結構

應急預案要形成完整的檔案體系。通常完整的企業級應急預案由總預案、程式檔案、指導說明書和記錄四部分構成。

(一)總預案

它包含了應對緊急情況的管理政策、預案的目標、應急組織和責任等內容。總預案涉及應急準備、應急行動、應急恢復以及應急演習等各階段和各部門。總預案是綱領性的,主要明確應急的原則、職責和總體目標,具體的內容由其他檔案詳細說明。

(二)程式檔案

程式檔案說明某個具體行動的目的和範圍。程式檔案的內容十分具體,包括該做什麼、由誰去做、什麼時間和什麼地點等,如應急通訊程式、現場急救程式、現場監測程式、疏散程式等。程式檔案的目的是指導較為複雜的應急行動,使某些應急行動程式化和標準化,確保應急人員在執行應急任務時不會產生誤解和誤操作。程式檔案可採用文字敘述、流程圖表或是兩者的組合等格式,應根據單位具體情況和具體的程式內容選用最適合本單位的程式格式。

(三)指導說明書

程式檔案應當簡潔明了,而一些具體的細節則應在說明書里介紹。應急行動細節的內容往往是供應急行動人員使用,尤其是只涉及少數應急人員的具體工作時,相應的檔案應在指導說明書中描述,如有毒有害氣體現場監測設備、應急通訊設備的使用說明書,醫療救護人員、後勤人員的職責說明書等應納入指導說明書。

(四)應急行動記錄  包括應急行動時的相關記錄,如通訊記錄、指揮與行動記錄、現場監測數據記錄、應急演習與培訓記錄等。這些記錄是檔案體系必要的組成部分,是改善應急行動與預案的基礎,也可能是追究法律責任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