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法以及相關法律知識筆記第九講

第三章 安全生產相關法律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大綱要求:
檢驗應考人員對有關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刑事責任的罪名和刑罰的規定;對行政處罰法有關行政處罰的原則,行政相對人的權利,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設定,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式和執行等規定;對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礦山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有關內容的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
本章大綱變化情況:與2004年大綱要求相同

考試內容: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熟悉刑法有關安全生產犯罪的罪名和刑罰的規定;
2.掌握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3.熟悉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構成犯罪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4.掌握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關人員對生產安全事故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的刑事責任;
5.掌握安全生產中介機構及其有關人員構成犯罪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了解行政處罰的原則;
2.掌握行政相對人的權利;
3.掌握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設定;
4.了解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
5.了解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6.熟悉行政處罰的相關程式。
本講大綱變化情況: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更改:2004年大綱“1.了解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因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而構成犯罪的行為應當承擔的刑事責任”更改為2005年大綱“1.熟悉刑法有關安全生產犯罪的罪名和刑罰的規定;2.掌握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構成犯罪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2、增加:2005年大綱“5.掌握安全生產中介機構及其有關人員構成犯罪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3、刪除:2004年大綱“5.熟悉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的權利;7.熟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應負的法律責任;”
4、更改:2004年大綱“1.了解立法依據、行政處罰的原則、行政處罰的種類;”更改為2005年大綱“1.了解行政處罰的原則;”。
2004年大綱“3.了解行政處罰的管轄原則;4.了解適用以及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的原則;”更改為2005年大綱的“5.了解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2004年大綱的“6.了解行政處罰的程式、執行;”更改為2005年大綱的“6.熟悉行政處罰的相關程式。”
5、增加:2005年大綱的“2.掌握行政相對人的權利;3.掌握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設定;”
本講要點:
1、《刑法》中有關罪名、刑罰
2、刑事責任
3、行政處罰概念
4、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管轄和適用
5、行政處罰決定、程式和執行

內容講解:

一、《刑法》中有關罪名、刑罰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一、《刑法》有關安全生產犯罪的罪名和刑罰的規定

(一)刑事犯罪

1.犯罪
刑法是關於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範的總稱。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民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事處罰的,都是犯罪。
2.犯罪的特徵
一是實施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行為如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則不構成犯罪。二是實施違法的行為。犯罪人實施的行為必須是違反刑事法律的行為。行為如不觸犯刑事法律,則不構成犯罪。三是實施具有故意或者過失的行為。行為缺乏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則不能認為是犯罪。四是實施的行為具有應受懲罰性。只有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達到了應受刑事處罰的程度,才處以刑罰。在大多數情況下,懲罰是犯罪的必然結果,因而應受懲罰性也是犯罪的特徵。只有少數行為,由於刑事法律規定的某種原因,可以免除刑事處罰,但仍不失為犯罪。犯罪與違法行為有區別,不能混同。
3.刑罰
刑罰是指審判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剝奪犯罪人某種權益的一種強制處分。刑罰只適用於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的犯罪分子。在我國,刑罰只能由人民法院嚴格根據法律來適用,其目的是打擊反抗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人,懲罰和改造罪犯,以維護社會主義秩序,鞏固人民民主專政。
4.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亦稱犯罪要件,是指依照國家法律,規定某種行為構成犯罪必須具備的條件。各個犯罪行為各有其具體的犯罪構成要件。一切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共同犯罪要件有4個:一是犯罪客體,即被侵害的、為刑事法律保護的某種社會關係。每一種犯罪都有其自己的特殊客體。如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客體就是人的生命和健康。二是犯罪主體,即由於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人。這裡所說的“人”,既包括自然人又包括法人。但是我國刑法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規定,安全生產方面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主要是自然人。三是犯罪的客觀要件,即刑事法律規定為危害社會因而應受懲罰的行為和以行為為中心的其他客觀事實,包括犯罪的時間、地點等。犯罪後果與犯罪客觀要件之間,必須具有因果關係。四是犯罪的主觀要件,即犯罪的主觀心理狀態,指行為人必須具有侵害的故意或者過失。只有同時具備以上4個方面的要件,才能構成犯罪。犯罪構成是區別罪與非罪、這種罪與那種罪的標準和界限,也是應否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據。
5.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指依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行為人實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這一後果只能由行為人自己承擔。具備犯罪構成的要件是負刑事責任的依據。從主觀方面說,凡法律規定達到一定年齡、精神正常的人的故意或者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應負刑事責任;從客觀方面說,某種行為侵犯刑事法律保護的社會關係並具有社會危害性的,應負刑事責任。但是,某些行為從表面上看已經具備犯罪構成的要件,然而實際上並不危害社會,不負刑事責任。如無責任能力的人的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實施有益於社會的行為等。

(二)安全生產犯罪

刑事責任是指責任主體違反安全生產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由司法機關依照刑事法律處以刑罰的一種法律責任。依法處以剝奪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罰,是三種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為了制裁嚴重的安全生產違法犯罪分子,《安全生產法》關於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有11條,這就是說,如果違反了其中任何一條規定而構成犯罪的,都要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有關安全生產犯罪的規定主要有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危險物品肇事罪、提供虛假證明檔案罪以及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等。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執法主體是法定的司法機關,即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分別由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責任,由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最終的司法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