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法以及相關法律知識筆記第七講

第二章安全生產法 
第五節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大綱要求: 
檢驗應考人員對安全生產法的立法目的、適用範圍、安全生產法所構建的基本法律制度;生產經營單位保障安全生產的基本條件和要求;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職責;從業人員的人身保障權利和安全生產義務;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監督檢查人員的職責;安全生產中介機構的規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和事故調查處理的規定;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內容的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 
本章大綱變化情況:刪除了“2004第二章第七節:中介組織機構的責任” 

第五節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與調查處理 
1.了解地方政府應急救援工作職責; 
2.掌握有關生產經營單位應急救援的特殊規定; 
3.掌握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置的規定; 
4.熟悉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的規定。 
本講大綱變化情況: 
1、刪除了2004年大綱“1、了解應急救援體系,2、了解應急救援組織建立的主體,4、熟悉生產經營單位的負責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6、掌握單位和個人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中的義務”。 
2、更改:2004年大綱“5掌握事故調查處理的依據和要求”更改為2005年大綱“3.掌握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置的規定;4.熟悉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的規定。” 
本講要點: 
1、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 
2、生產安全事故調查 
內容講解: 
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 
《安全生產法》確立的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制度,對事故發生前應急救援的準備和事故發生後調查處理的組織分別進行了規範,體現了重在預防的指導思想。事故應急和處理制度主要包括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事故應急體系的建立、高危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救援、事故報告、重大事故的應急搶救、調查處理的原則、事故責任的追究、事故統計和公布等內容。 
《安全生產法》突破了重視事後調查處理忽視事前應急準備的舊模式,將應急救援納人事故調查處理制度之中,這對保護人民民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地方政府應急救援工作職責: 
《安全生產法》第六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本行政區蚰諤卮笊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體系。?nbsp;
事故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可能發生的特大事故的種類,事故發生的地區、地段、地點或者單位,事故波及地區的人員、道路交通、消防設施和通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應對措施,事故救援的組織指揮,搶救傷害人員的措施以及設施、設備、器材和物品的組織供應,事故現場秩序維持和後期處理措施,等等。 
事故救援體系是實施應急預案的組織保證,應當明確各級救援組織機構的建立及其領導人員,確定內部分設的專門救援組織,如維持現場秩序、疏導交通、消防急救、現場處理、提供醫療和生活物品、發布信息的組織或者部門,明確各自的崗位及其職責,形成一個能夠處理突發事故的救援體系。如果發生特大事故,這個體系立即啟動,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能以最快速度各就各位,各司其職,統一領導,分工負責,有條不紊地開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救治人員和保護財產,減少損失。 
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 
(一)高危生產經營單位的事故應急救援 
法律將事故應急救援的重點放在高危生產經營單位,作出了強制性的規定。《安全生產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可以不設應急救援組織的,應當指定兼職的應急救援人員。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建築施工單位應當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並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對於這些生產經營單位來說,原則上都要設立應急救援組織,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保證其經常處於完好狀態。一些小規模並且不適宜建立應急救援組織的小型生產經營單位,如小加油站、化工用品零售商店等,也必須由專人負責應急救援工作並配備相應的應急救援器材和設備。 
(二)重大事故的應急搶救 
《安全生產法》第七十一條規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報事故情況。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對事故情況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第七十二條規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負責人接到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趕到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搶救。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支持、配合事故搶救,並提供一切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