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技術考試要點:第五章職業性危害控制技術2

第二節 生產性毒物危害控制技術 w  主要內容:生產性毒物的來源、存在形態與進入人體的途徑、生產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w  一、生產性毒物的來源與存在形態w  ( 一 )來源w  在生產過程中, 生產性毒物主要來源於原料、輔助材料、中間產品、夾雜物、半成品、成品、廢氣、廢液及廢渣, 有時也可能來自加熱分解的產物, 如聚氯乙烯塑膠加熱至 160~170 ℃時可分解產生氯化氫。 ( 二 )毒物形態 w 生產性毒物可以固體、液體、氣體的形態存在於生產環境中。w (1) 氣體, 在常溫、常壓條件下, 散發於空氣中的無定形氣體, 如氯、澳、氨、一氧化碳和甲炕等。w (2) 蒸氣固體升華、液體蒸發時形成蒸氣, 如水銀蒸氣和苯蒸氣等。w (3) 霧, 混懸於空氣中的液體微粒, 如噴灑農藥和噴漆時所形成霧滴, 鍍鋒和蓄電池充電時逸出的錯酸霧和硫酸霧等。w (4) 煙, 為直徑小於 0.1 μm 的懸浮於空氣中的固體微粒, 如熔銅時產生的氧化缽煙塵,熔鋪時產生的氧化鋪煙塵, 電焊時產生的電焊煙塵等。  w  (5) 粉塵, 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的固體微粒, 直徑大多數為 0.1~10 μm 。固體物質的機械加工、粉碎、篩分、包裝等可引起粉塵飛揚。w  懸浮於空氣中的粉塵、煙和霧等微粒, 統稱為氣溶膠。了解生產性毒物的存在形態, 有助於研究毒物進入機體的途徑, 發病原因, 且便於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以及選擇車間空氣中有害物採樣方法。w  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 也可經皮膚和消化道進入。 二、生產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w 生產過程的密閉化、自動化是解決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徑。採用無毒、低毒物質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質是從根本上解決毒物危害的首選辦法。w 常用的生產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w ( 一 ) 密閉一通風排毒系統w 該系統由密閉罩、通風管、淨化裝置和通風機構成。採用該系統必須注意以下 2 點。 w (1) 整個系統必須注意安全、防火、防爆問題;w (2) 正確地選擇氣體的淨化和回收利用方法, 防止二次污染, 防止環境污染。 ( 二 ) 局部排氣罩 w 就地密閉, 就地排出, 就地淨化, 是通風防毒工程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準則。排氣罩就是實施毒源控制, 防止毒物擴散的具體技術裝置。局部排氣罩按其構造分為 3 種類型。w 1. 密閉罩w 在工藝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儘可能將毒源密閉起來, 然後通過通風管將含毒空氣吸出,送往淨化裝置, 淨化後排放大氣。w 2. 開口罩w 在生產工藝操作不可能採取密閉罩排氣時, 可按生產設備和操作的特點, 設計開口式罩排氣。按結構形式, 開口罩分為上口吸罩、側吸罩和下吸罩。  w  3. 通風櫥 w  通風櫥是密閉罩與側吸罩相結合的一種特殊排氣罩。可以將產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設備完全放在通風櫥內, 通風櫥上設有開啟動的操作小門, 以便於操作。為防止通風櫥內機械設備的擾動、化學反應或熱源的熱壓、室內橫向氣流的干擾等原因而引起的有害物逸出, 必須對通風櫥實行排氣, 使櫥內形成負壓狀態, 以防止有害物逸出。w  除上述 3 種外,排氣罩還包括吸氣罩、吹吸式罩等形式。  w ( 三 ) 排出氣體的淨化w 工業的無害化排放, 是通風防毒工程必須遵守的重要準則。根據輸送介質特性和生產工藝的不同, 可採用不同的有害氣體淨化方法。有害氣體淨化方法大致分為洗滌法、吸附法、袋濾法、靜電法、燃燒法和高空排放法。確定淨化方案的原則是: ①設計前必須確定有害物質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標。②確定有害物質的淨化目標和綜合利用方向, 應符合衛生標準和環境保護標準的規定。③淨化設備的工藝特性, 必須與有害介質的特性相一致。④落實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w ( 四 ) 個體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