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安全生產技術培訓講義[機械](2)(2)

三、機械生產傷害的類型及對策
(一)傷害的主要類型、原因分析和預防措施
1.機械傷害主要類型
(1)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3)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
(5)觸電
(6)灼燙
(7)火災傷害
(8)高處墜落
(9)坍塌
(10)火藥爆炸
(11)化學性爆炸
(12)物理性爆炸
(13)中毒和窒息
(14)其他傷害
2.傷害的原因分析和預防對策
事故原因分析1.物的不安全狀態——直接原因之一
2.人的不安全行為——直接原因之一3. 安全管理缺陷——間接原因
內部管理
對設備的監管
對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
安全規章制度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
外部因素
法律、法規的健全
職能部門的安全監管
中介機構的諮詢建議
1)原因分析
機械危害
操作的機械及其部件在工作狀態下或失效時發生
鉗夾、擠壓、衝壓、摩擦等和部件及材料的彈射
為非機械危害
電氣故障、化學品暴露、高溫、高壓、噪聲、振動和輻射
“軟體因素”,如計算機控制、操作機器的人的干預
機械安全風險取決於
機器的類型、用途、使用方法
人員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
人們對危險的了解程度和避免危險的技能
2)預防機械危害的對策
(1)實現機械安全:
消除產生危險的原因
減少或消除接觸機器的危險部件的需求
(2)保護人員安全
提供安全保護裝置或者個人防護裝備
安全教育與培訓來
提高辨別危險的能力
提高避免傷害的能力
採取必要的行動來避免傷害的自覺性
使用安全信息:警示標誌
(三)通用機械安全防護裝置的技術要求
1.安全防護裝置的分類
(1)防護裝置:
安全功能:
設定物體障礙將人與危險隔離
殼、罩、屏障、封閉式防護裝置等
種類
固定式防護裝置、活動式防護裝置
可調式防護裝置、聯鎖防護裝置等
(2)安全裝置
安全功能
通過自身的結構功能
限制或防止機器的某種危險
如限制運動速度、壓力等危險因素種類
聯鎖裝置、使動(控制)裝置
止—動操作裝置、雙手操縱裝置
自動停機裝置、排除裝置
限制裝置、阻擋裝置等
2.安全防護措施的設定原則(1) 以操作人員所站立的平面為基準:(以下情況都應防護)
高度≤2m的各種運動零部件
高度>2m以上有物料傳輸等施工處的下方
距墜落基準面的高度≥2m的作業位置
(2) 滿足安全距離的要求
防止夾擠、危險不可及
(3)設定限位裝置,防止超行程運動
(4)設定負荷限制裝置,防止超負荷
(5)採取緩衝裝置,防止慣性衝撞
(6)採取有效緊固措施,防止零部件鬆脫
(7)設定緊急停機裝置
2.安全設施、安全裝置考慮因素
1) 安全設施、安全裝置
強度、剛度和耐久性。
對機器可靠性的影響
可視性
對其他非機械危險的控制
2)符合安全人機學原則
正確地布置各種控制操作裝置
正確地選擇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
提供座椅
出入作業地點要方便
2.安全防護裝置技術要求
1)安全防護罩
在防護罩沒閉合前,活動部件就不能運轉。
採用固定防護罩,操作人員觸不到活動部件
防護罩與活動部件有足夠間隙
防護罩應固定牢固,拆卸/調節/須使用工具
防護罩打開或失靈時,活動部件不能運轉或停止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