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基礎知識(1)

第一章 安全生產基礎知識 

1.1 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和標準體系概況 

1.1.1 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 

1.1.1.1 憲法 

憲法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礎和依據,也是安全生產法規的立法基礎和依據。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第四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第四十八條規定:“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此外,憲法中關於婦女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公民必須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等規定,都是安全生產法規必須遵循的原則。 

1.1.1.2 安全生產法律 

安全生產法律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法律。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它是制定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標準及地方法規的依據。包括《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勞動法》、《礦山安全法》、《消防法》、《工會法》、《建築法》等。 

特別是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作為一部安全生產的根本法,在安全生產法律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確立了以下安全生產的基本法律制度: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這項制度包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各自的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安全監督檢查人員職責、社區基層組織和新聞媒體進行安全生產監督的權利和義務;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這項制度主要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人員配置、安全投入、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安全條件和安全評價、建設工程“三同時”、安全設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安全技術裝備管理、生產經營場所安全管理、工傷社會保險等; 

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責任制度,包括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其他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素質及其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主要職責; 

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和義務制度,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安全中介服務制度,這項制度包括從事安全評價、評估、檢測、檢驗、諮詢服務等工作的安全中介機構和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的法律地位、任務和責任; 

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的主體、安全生產責任的確定和責任形式,追究安全責任的機關、依據、程式和安全生產法律責任; 

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理制度,包括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事故應急體系的建立、事故報告、調查處理的原則和程式、事故責任的追究、事故信息發布等。 

1.1.1.3 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制定和發布的規範性檔案。憲法規定,國務院及所屬部委在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內有權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規章和條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這些規章、條例等同樣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法規是根據基本法制定的,是具體化的法規,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基本法。行政法規包括有國務院制定的法規和部委制定的規章。由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如《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由部委等行政部門制定的規章如《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廠內機動車輛安全管理規定》、《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建設項目(工程)竣工驗收辦法》、《漏電保護器安全監察規定》、《註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等。 

此外,作為安全生產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應包括與勞動安全衛生相關的法規,如:民法、刑法、經濟法、行政法等法律中,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規範條款。 

1.1.2 安全生產標準體系

標準是指對重要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關批准,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 

1.1.2.1 按照制定標準的對象分類 

按照制定標準的對象分類可以分為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 

技術標準包括:基礎標準、產品標準和方法標準。基礎標準:它在一定範圍內是其他標準的基礎,並被普遍使用,是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標準。產品標準:是為了保證產品的適用性,對產品必須達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如:產品的型式、尺寸、主要性能參數、質量指標、使用方法等所制定的標準。方法標準:是指以試驗、檢驗、分析、抽樣、統計、計算、測定、作業等各種方法為對象制定的標準。 

管理標準包括特種作業人員考核標準、重大事故隱患評價方法及分級標準、事故統計分析標準等。 

1.1.2.2 按照制定標準的機關分類 

按照制定標準的機關分類,標準可以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根據《安全生產法》的有關規定,保障安全生產的標準只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不能作為安全生產的標準。 

國家標準是指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對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制定的技術規範。 

行業標準是指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對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要在全國某個行業範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所制定的技術規範。 

1.1.2.3 按照標準的法律效力分類 

按照標準的法律效力分類,可以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 

強制性標準:是指為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防止各類事故發生,減輕職業危害,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建立統一協調、功能齊全、銜接配套的勞動保護法律體系和標準體系,強化職業安全健康監察,必須強制執行的標準。 

推薦性標準:從國家和企業的生產水平、經濟條件、技術能力和人員素質等方面考慮,在全國、全行業強制性統一,執行有困難時,制定的標準為推薦性標準,國家鼓勵企業自願採用推薦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