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評估報告常見錯誤類型2

5、要分析未來收益變化的趨勢,不能只看當前收益情況。
6、採用比較法求客觀收入時,幾個比較實例應與估價對象有可比性。
7、計算潛在毛收入時套用的天數錯誤、面積錯誤(應扣減的未扣減),按使用面積計租的,要按使用面積係數將建築面積換算成使用面積後再計算租金。
8、計算有效毛收入時未考慮(或只有部分考慮了,漏掉另一部分)空置率(或入住率、出租率),如果空置率為0或者入住率為100%就不合理,至少要說明原因。
9、無形收益不應單獨計算,而應當通過選取較低的報酬率來體現。
10、計算費用時,出租的房地產,房產稅應按租金×12%計算。
11、計算費用時要根據和約上是否轉嫁了部分費用,來決定是否有漏項或者多項,如:漏管理費用(直接經營型房地產漏扣商業利潤),計算費用時多項(如:不能將折舊費、土地攤提費、抵押貸款還本付息額、改擴建費、所得稅等計入)(《房地產估價理論與方法》)p206。
12、某些計費基數未說明基數數值的來源。
13、計算管理費時,押金的利息不應計算管理費。沒說明當地規定的管理費中是否包括水、電、汽、熱等費用。
14、計算保險費時,應按建築物現值為計算基數,而不是重置價值或年租金收入。
15、 資本化率的選取未說明求取方法和來源。
16、報酬率選取不當(應選取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或一年期國債利率做無風險報酬率。再加上風險補償等,見書216頁)。
17、收益年限的確定未說明來源(一般是因為前面缺少權利描述造成的)收益年限確定錯誤,當建築物耐用年限和土地剩餘年限不一致時,處理方式也不同。(見《理論方法》213頁)。
18、計算公式錯誤,或計算過程錯誤。
19、最終綜合確定估價結果時沒說明理由。
20、評估結論沒有大寫。
21、將價格類型說錯(比準價格、收益價格、積算價格)。
22、抵押評估時,未說明未來市場變化風險和短期強制處分等因素對抵押價值的影響。
⑶假設開發法
一般用於待開發的土地、在建工程、可裝修改造(或可改變用途)的舊房三種情況下的評估。
房地產價值=開發完成後房地產價值-管理費用-投資利息-銷售稅費-開發利潤-投資者購買待開發房地產應交稅費。
1、不同類型的房地產應報據市場情況分別估算未來市價,一般通過市場法、長期趨勢法、收益。
2、開發的明確要說明理由如:根據類似開發項目用市場法得出 ,或按定額規定查得。
3、投資利潤和投資利息只有靜態計算方法時才使用。動態方法時只要扣除在建成本、管理費用、銷售稅費、買方購買稅費4項內容。
4、不能遺漏應扣除項(如:開發利潤。評估毛地時還應扣除拆遷安置費)。
5、利息計算時,銷售稅費不能計算。
6、利息計算時,均勻發生的續建費用等計息在期中,即:要將時間段除以2。
7、銷售稅費只能以開發完成後的房地產價值為基數計算,不能以續建成本等為基數計算。
8、開發利潤估算時,要注意計算基數與利潤率的對應。
⑷成本法
舊房、房地產價格=重新購建價格-折舊
新建房地產(或者新開發土地)。房地產價值=土地取得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投資利息+銷售稅費+開發利潤
1、費用構成不完整、漏項(如:缺正常利稅、未考慮銷售稅費)。
2、取費時採用的是項目實際發生額,未說明是否符合當地現時社會一般成本(即要區分實際成本和客觀成本、採用重置成本,不能用重建成本)。
3、成本法計算貸款利息時套用複利,不能用單利。基數為土地取得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
4、成本法計算貸款利息時計算期有錯。
5、計算公式有錯(積算價格=重新購建價格-折舊)。
6、要根據市場供求分析為來最終確定評估值(體現在經濟折舊的確定上)。
7、開發利潤計算時,不同的利潤率要對應不同的計算基數(《房地產估價理論與方法》p145)。
直接成本利潤率對應的基數(土地取得成本+開發成本)
投資利潤率對應的基數(土地取得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
成本利潤率對應的基數(土地取得成本+開發成本+管理費用+銷售稅費)
銷售利潤率對應的基數(開發完成後的房地產價值)
8、折舊年限確定錯誤。
9、 未考慮建築物經濟壽命對建築物價值的影響。
計算折舊時,建築物的經濟壽命從建築物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
⑴建築物經濟壽命早於土地使用年限,按建築物經濟壽命計。
⑵建築物經濟壽命晚於土地使用年限,按建築物實際經過年數加上土地使用權剩餘年限計算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