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師筆記:第六章土地市場管理

土地市場及其管理手段
1.土地市場
²市場,是商品交易的場所,是商品交換中發生的各種經濟關係的總和。
²狹義的市場是指進行土地交易的專門場所,如土地交易所,不動產交易所等。
²廣義的土地市場則是指因土地交易所引起的一切商品交換關係的總和。包括中間商、代理商、金融信用、廣告信息等一切構成土地產權交換關係的經營性活動。
2.土地市場的特徵
交易實體的非移動性
土地市場的地域性
土地市場的壟斷性
流通方式的多樣性
土地市場客體的非標準化和異質性
土地供給彈性小
3.土地市場的主體:供給者、需求者 、中介者、管理者
4.土地市場的客體:是土地商品物質本身及其產權關係。5.土地市場的功能
信息傳遞功能
聯繫功能
實現價值功能
評價功能
分配與激勵功能。
調節與配置功能。
6.土地市場的管理手段
土地利用規劃與計畫手段
地籍管理手段
土地價格調控手段
土地稅收和金融手段
土地立法和執法手段
土地出讓、轉讓、租賃和抵押管理
7.土地使用權出讓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渡給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8.土地使用權的出讓的基本特徵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是以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為基礎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由政府壟斷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是有年限限制的,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以出讓契約中約定的為限,但不得超過法律規定的最高出讓年限。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有償的
9.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客體範圍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是在國有土地範圍內進行的,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辦理徵用手續轉化為國有土地後才能出讓。
地下的各類自然資源、礦產以及埋藏物和市政公用設施等,不在土地使用權出讓範圍之列。
10.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年限控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居住用地七十年;
工業用地五十年;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商業、游游、娛樂用地四十年;
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出讓期屆滿,政府可以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築物、附著物的所有權;若因公共利益需要,國家可依照法律程式提前收回,並根據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開發、利用土地的實際情況給予補償。
11.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方式
出讓方式有三種:協定方式、招標方式和拍賣方式。
12. 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和抵押的概念、條件、契約的主要內容及其管理
13、土地市場交易信息管理
土地市場交易信息是指在土地市場交易中交易主體、交易客體、交易價格、交易方式、權屬、交易規則,以及土地市場供應與需求情況的數據資料等。
土地市場信息管理主要是對土地市場交易信息的蒐集、整理、分析、預測及發布等環節的管理,
14.土地市場交易信息發布的內容
土地供應總量信息
已供應土地的宗地信息
已供應土地綜合信息
土地使用權市場交易信息
土地市場預測信息
政策供地限制目錄
15.土地市場中介服務體系
土地市場中介服務是指為土地市場交易主體的交易活動提供各種中介代理和相關服務的行為。我國法律規定的土地市場交易中介服務是包括土地價格評估、交易代理、地產諮詢策劃、地產經紀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一個完備的土地市場中介服務體系由設計、監理、評估、經紀、策劃、測量、會計、廣告、法律、仲裁、諮詢、管理、勞務等一系列中介服務機構所組成。
16.土地市場中介服務管理基本內容
中介服務人員資格管理:國家對土地市場中介人員主要採取統一考試,執業資格認證和註冊登記管理辦法。ト繽戀毓蘭凼
中介服務機構管理
 (1)必須是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要有明確的經營範圍,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能獨立地承擔經濟責任。
(2)必須有健全的管理機構,並配有與內容、方式及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具有專業知識的經營、技術等人員。
(3)必須具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自有資金,有固定的服務場所等。
設立的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領取營業執照後的一個月內,應當到登記機關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和房地產管理部門備案。管理部門每年對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進行年檢。
中介業務管理
國有企業改革中土地評估與資產處置管理 
17.土地資產處置的方式
可分別採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土地租賃、國家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和保留劃撥用地方式予以處置。
18.保留劃撥方式
 企業改革涉及的土地使用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採取保留劃撥方式處置:
 (1)繼續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公益事業用地和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項目用地,原土地用途不發生改變的,但改造或改組為公司制企業的除外;
 (2)國有企業兼併國有企業或非國有企業以及國有企業合併,兼併或合併後的企業是國有工業生產企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