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師筆記:第五章建設用地管理

1.建設用地:
  指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的土地,包括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等(《土地管理法》第4條)。
狹義的建設用地是指通過工程的手段,為人類的生產、生活和一切社會經濟活動提供操作場地和建築空間的土地。
廣義的建設用地則是指一切不以取得生物產品為主要目的的土地,是已利用土地中的一切非農業生產用地。如採礦業中露天開採需要的土地、地下開採時採空區塌陷引起地面下沉不能繼續耕種的土地、自然保護區用地等。
建設用地利用的結果,基本上是以非生態附著物的形式,如建築物、道路、橋樑等存在於土地上;農業用地則是依賴於土地的肥力,直接從耕作層中生產農作物,它對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具有生態利用性。
2.建設用地的分類 
  按附著物的性質分類:建築物用地、構築物用地 
  按建設用地的利用方式分類:城鄉住宅和公共設施用地、工礦用地、交通水利設施用地、旅遊用地、軍事設施用地、其他建設用地
按土地所有權分類::國有建設用地、集體所有建設用地
按建設用地的用途分類:非農業建設用地 、 農業建設用地 
按建設用地的規模分類:大型項目建設用地、中型項目建設用地、小型項目建設用地
按建設用地的狀況分類;:增建設用地、存量建設用地 
  按建設用地的使用期限分類:永久性建設用地、臨時建設用地
3.建設用地的特徵
 承載性與非生態利用性
 土地利用逆轉的相對困難性
 土地利用的高度集約性
 區位選擇的重要性
 無限性與再生性
 空間性與實體性
 4.建設用地管理 
  建設用地管理是指國家調整建設用地關係,合理組織建設用地利用而採取的行政、法律、經濟和工程的綜合性措施。 
  所謂調整建設用地關係是指建設用地權屬的確立與變更,以及理順和協調在解決建設用地的分配和再分配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關係。 
  所謂合理組織建設用地利用是指對建設用地進行組織、利用、控制、監督。
 5.建設用地管理的原則
ø實行統一管理的原則
ø規劃總體控制的原則
ø農業用地優先的原則
ø節約和集約用地的原則
ø有償使用土地的原則
6.建設用地管理的內容
 建設用地的規劃和計畫管理
 建設用地的供應管理
 建設用地的徵用管理
 建設用地的有償使用管理
 農村建設用地管理
7.供地: 
  供地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與政策,將土地提供給建設用地單位使用的過程。 
  供地行為主要涉及是否提供建設用地、提供建設用地的方式、提供建設用地的數量、提供建設用地的位置以及提供建設用地所需要的條件等問題。
8.供地政策 
  對於不同類別的項目,實行不同的供地政策。 
  國家鼓勵類項目——可以供地,甚至要積極供地。 
  國家限制類項目——限制供地。 
  國家禁止類項目——一般禁止供地。 
  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經貿委將根據經濟技術進步、社會發展、集約用地和保護環境的要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建設用地狀況,不定期組織編制、發布和調整《限制供地項目目錄》和《禁止供地項目目錄》。
9.供地方式 
  劃撥方式供地 
  《土地管理法》第54條規定的四大類用地可採取劃撥供地的方式。國土資源部編制了具體的《劃撥供地項目目錄》。符合要求的,可按劃撥方式供地。 
  有償使用方式供地
除劃撥方式供應建設用地以外的所有建設項目,要按有償方式提供國有土地。 
  依法使用集體土地
可以使用集體土地的建設項目包括: 
a. 農民個人建房,但在兩處建住宅是禁止的。
 b. 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可以使用本集體或者使用其他集體所有的土地。
 c. 鄉(鎮)企業: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鄉(鎮)企業使用本鄉(鎮)集體所有的土地;二是村辦企業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三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鄉(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