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整理報告中可能出現的錯誤(三)

第三部分 土地估價 
一、估價原則(明確說明此次估價所遵循的原則,應體現客觀、公正、科學、合法的原則) 
常用的原則: 
1、替代原則(所有方法適宜) 
2、變動原則(所有方法適宜) 
3、需求與供求原則(所有方法適宜) 
4、預期收益原則(適合收益還原法、假設開發法) 
5、協調原則(所有方法適宜)即土地效用的最有效發揮,必須以周圍各類環境適度為前提,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周圍的環境適度性。 
6、收益分配原則(剩餘法、成本法、收益法) 
7、多種方法結合原則 
8、最有效利用原則 
如設定為現狀利用,最好不使用最有效使用原則,很難說就是最有效使用。 
待開發的土地評估,且最大限度的滿足規劃要求,使用最有效使用原則。 
可能出現的錯誤:原則敘述不全、原則與所選方法無聯繫(如利用的是待估宗地現狀條件評估而出現了有效利用原則;未採用收益還原法、假設開發法而出現了預期收益原則等)。 
二、估價方法與估價過程(要求說明估價方法選擇依據和每種方法的估價過程) 
【應根據待估地特點及項目的實際情況,依據《城鎮土地估價規程》(以下簡稱《規程》)的規定,選取適宜的方法。要求在一項估價中所選方法不少於兩種,並說明估價方法選擇的依據。同時,各種估價方法的套用過程還應分別滿足相應要求】 
1、估價方法選擇:說明估價方法的選擇依據 
2、估價過程:詳細表述估價方法(估價測算過程)
可能出現的錯誤:選擇依據沒有或不充分、方法選擇不當、可能只選取了一種方法(表面看是兩種方法實際是一種)
一)市場比較法 
套用此種方法估價,要按照《規程》規定,選擇具有替代性的、估價時點近期的、市場上交易的類似比較實例,進行因素比較作適當修正後,確定待估宗地的土地價格。要求比較實例不得少於三個。估價中,除要求選擇的實例與估價對象屬於同一供應圈、用途一致、在地域上屬近鄰區域或類似區域外,對比較實例選擇、比較因素選擇、因素條件的比較及因素修正有以下具體要求: 
a、比較實例選擇。所選實例應是實際交易實例,並說明案例的具體坐落(門牌號和宗地號) 
比較案例選擇(大於或等於三個)要求: 
①與待估宗地屬同一供應圈(即儘量在同區域、同級別,且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相近。如同區域無案例,可選擇鄰近區域或同一級土地內的類似區域的交易案例,但選擇案例的交易價格不能相差太大。根據經驗不能超過25%) 
②與待估宗用途應相同或相似(按用地類型細類)。如無用途相同案例,可選擇用途相近。例如待估宗地用為住宅可選擇商住,如工業可選擇倉儲,前提是已有1—2個與估宗地用途交易案例。用途不一致時應設用途修正。 
③與待估宗地的交易類型(價格類型)相同,交易類型一般包括出讓、轉讓、股份制改造、租債、抵押等。如選擇交易案例的交易類型與待估宗地的類型不一致,應進行易類型的修正。(除抵押評估外,一般不選擇抵押實例) 
④成交日與待估宗地的估價期日應接近。 
a 如果市場比較穩定且交易較少,比較的有效期限可延長,即選擇幾年的交易案例用於比較(最長不超過3年); 
b如市場變化比較快且交易活躍,則比較的有效期要縮短(最長不超過1—2年),一般交易案例的有效期最長不超過3年。 
⑤交易案例必須為正常交易(即成交價格為正常價格或可修正為正常價格)。所謂正常交易應是公開、平等、自願的交易。 
按上述要求選擇好比較案例後,分別進行描述,描述內容(如有可能,最好到現場勘查)如下: 
①交易實例狀況 
a.座落位置、形狀、地質 
b.水、電、路、訊、暖等基礎設施 
c.商業繁華、交通等環境條件` 
d.土地利用現狀與規範用途 
e.有關地上建築物的基本情況 
f.權利狀況和土地使用年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