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易錯問題匯總——《稅法一》

註:參考本材料時,若有與本年度新教材不一致的地方,應及時修改。

1、在計算進口貨物增值稅時,首先要把關稅、消費稅等計算出來,這裡有一個特殊的情況:題目告訴貨物價格比如100萬,在境外發生了運費,保險費,但在境外發生的運費,保險費無法確定價格,只知道運費占貨物價格的2%,則保險費=(100+100*2%)*0.3%。

2、將固定資產計為流動資產的特殊問題:

某全套生產線銷售單位購進一批生產線全套設備,發生進項稅金,在銷售生產線時,由於此類銷售單位是專門以購銷生產線為業務,購進的生產線是作為流動資產來計價的,因此在銷售時可以抵扣購進時的進項稅金。

例:某汽車生產企業為一般納稅人,當月購進100個汽車發動機,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上註明價款100萬,增值稅17萬元,貨已驗收入庫。當期領用購進發動機生產100輛汽車,銷售98輛,取得不含稅銷售收入2000萬,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另外2輛作為本企業自用汽車管理。試計算當期應納的增值稅。當期應納增值稅為:2000*17%+2000/98*2*17%-17注意,這裡一定本次考試的必關注內容。

3、購進境內的設備投資到境外,實行出口時免稅並退稅的政策。

4、實行簡單徵收方法:免稅商店銷售免稅貨物,個人銷售舊貨等,但不包括免稅的情況,例如廢舊物資經營單位銷售廢舊物資。

5、如果題目中要選擇以發出貨物為納稅時間的業務,應該包括托收承付的情況,雖然教材中明確提到是發出商品並辦妥托收手續時納稅。

6、計入材料成本的運費是扣除可抵扣部分進項稅後的運費餘額,如果此材料需做進項稅轉出,應該分別計算購價和運費的進項。

例:某材料成本為10000元(其中包括運費5000),發生非正常損失,需將已抵扣的進項轉出,轉出的進項=(10000-5000)*17%+5000/(1-7%)*7%注意,這裡一定本次考試的必關注內容。

7、對於善意第三人收到虛開的增值稅發票,可在取得銷售方開具的真實發票後並通過稅務部門認可的情況下抵扣。

8、凡是投資、分配、贈與貨物,不管貨物怎樣得到,均視同銷售交納增值稅。

9、舊貨經營單位銷售商品一定納稅~!個人銷售商品除了機動車、機車、遊艇外一定不納稅~!給舊貨經營單位銷售除機動車、機車,遊艇外的舊固定資產的,滿足三個條件的不納稅,反之要交納。

10、按10%抵扣的情況有且只有一種情況:一定要是生產企業(商業企業不行)購進廢舊回收經營單位(其他單位不行)的廢舊物資(其他物資也不行)才可抵扣10%。

11、運費收到時計入銷售額(千萬不要抵扣),支付時按貨物可抵運費即可抵的原則抵扣(此時不能再按不含稅價格抵,而要直接抵),貨物進項要轉出多少,運費抵扣的進項也要按比例轉出多少。

12、外貿企業購進小規模納稅人的貨物在出口時有12種情況可以退稅,這說明外貿企業購進持普通發票的貨物出口時不一定不能退稅,注意判斷題,記住抽紗、工藝品。

13、商貿企業出口一定不能退稅。

14、生產企業自行出口購進的產品,有4種情況可以視同自產產品出口實行免抵退,但一定要是出口給進口本企業的自產貨物的公司,並且是和自產產品相同或相關的貨物。注意,這裡一定本次考試的必關注內容。

15、進口免稅情況教材中給出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這兩種情況通常結合出口退稅問題考察,抵減額問題注意,這裡一定本次考試的必關注內容。

16、出口人員免稅商店銷售的貨物還是要交納增值稅的,免稅商店免的是進口環節稅,銷售環節不免。

17、商貿企業要想成為一般納稅人,年銷售額必須大於180萬,否則免談,而防偽稅控系統加油站無論銷售額多少都是一般納稅人。

18、購進農產品可抵扣情況:銷售農產品的只可能是農業生產者。其中小規模納稅人銷售不是自產的農產品,購進人不得抵扣進項稅注意,這裡一定本次考試的必關注內容。

19、產品發生非正常損失,用於生產該產品的材料按買入價格而非成本計算轉出進項稅,因為成本中很可能含有運費,要單獨拿出來計算,祥見第六點,千萬不要用產品的銷售價來轉出進項。

例:一般納稅人生產企業從小規模納稅人手中購入自產農產品100萬,取得普通發票,並支付運輸費用10萬,取得運費發票,貨已驗收入庫,當月由於未按規定保存,發生霉爛的農產品成本為15萬,該損失的農產品實際支付價款為12萬元,計算當月企業應轉出的進項稅。

農產品成本為:100*(1-13%)+10(1-7%),其中10萬元發生非正常損失,首先應計算10萬中含有的運費,設損失部分應承擔運費實際支付價為a,則12*(1-13%)+a*(1-7%)=15,求出應分攤的運費a,應轉出的進項為a*7%+12*13%,這裡還要注意一點,從小規模納稅人手中購買的自產農產品也要按照13%的稅率抵扣,和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沒有關係!切記~!這裡是難點內容,可能會出綜合題,切切注意。

20、個人消費是指與生產無關的消費,購進的非固定資產辦公用品不能理解為購進的貨物用於消費,因為辦公用品是在生產環節中使用的,進入期間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