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常識:“年終獎”納稅的三點疑惑

1月初,上海某會計師事務所員工領到“第13個月工資”(年終獎),但數量卻比預期少2000-15000元不等,財務回答是:第13個月工資不屬於稅法規定的‘績效獎金’,因而按普通工資的算法,稅率為25%~30%.員工們認為,這明明是獎金,不應該按普通工資的稅率繳稅。他們懷疑公司的目的是為2%的代扣代繳手續費以及其他個稅返還優惠政策。最後通過溝通,眾人獲得一筆稅收返還。(1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導》)

看到這裡,我有幾個疑惑。其一,什麼叫2%的代扣代繳手續費?上網一查,原來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凡支付個人應納稅所得的單位,可獲得2%的手續費。對於大公司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錢。財務部門的員工付出的勞動,這是他們的義務,而且已經領取了工資,怎么還可以有其他一筆收入?

其二,這些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和“審計師”平時對稅法和稅率弄得如此清楚,最後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公司員工,如果財務人員因為種種原因搞錯,該如何是好?

其三,由於法律缺陷,結果導致年終獎為6001元時,相應的個稅為575.1元,稅後收入為5425.9元;而年終獎為6000元時,應繳的個稅為300元,稅後收入為5700元。由此可以看出:稅前收入增加1元,稅後收入減少274.1元。公司多發錢,員工的稅後收入反而少。所以有時候求老闆發年終獎的時候,還得“就低不就高”,情願要稅前6000元,也不要稅前的6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