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經濟師考試中級郵電專業知識與實務模擬試題與解析(四)

(一)單項選擇題
1.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政府管制的新理論依據是( )。
a.效用理論
b.成本理論
c.分配理論
d.可競爭性理論
答案:d
解析:可競爭性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種新理論,它認為,產業市場中並不是必須有很多的企業,只要存在潛在的競爭壓力,即存在一個沒有進出壁壘的市場結構,就能帶來好的企業行為和市場績效。
2.下列關於發行債券籌資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資金成本低
b.可以發揮財務槓桿的作用
c.分散企業的控制權
d.財務風險大
答案:c
解析:發行債券籌資不會分散企業的控制權。利用債券籌資的優缺點主要有:①資金成本低。②保證企業的控制權。③可以發揮財務槓桿的作用。④財務風險大。⑤限制條款較多。⑥籌資的有限性。
3.市場壁壘是指允許在位企業賺取超額利潤而不受到( )的一切因素。
a.價格管制
b.進入威脅
c.質量懲罰
d.競爭管制
答案:b
解析:市場壁壘是允許在位企業賺取超額利潤而不受到進入威脅的一切因素。從通信業看,構成通信市場進入壁壘的因素包括很多,如政府的政策法律限制、規模經濟、資本需求、轉換成本、阻止進入的策略行為以及專利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等。
4.前瞻性成本是依據未來市場需求變化,未來網路結構、規模和用戶水平,參照當前( )預計的未來一定時期的成本水平。
a.通信企業的實際成本水平
b.通信企業的預期成本水平
c.最先進的網路技術水平
d.現有網路的技術水平
答案:c
解析:前瞻性成本也可稱之為預期成本,是依據未來市場需求變化,未來網路結構、規模和用戶水平,參照當前最先進的網路技術水平,預計的未來一定時期的成本水平。
5.政府管制的重點是( )。
a.競爭性業務
b.非自然壟斷性業務
c.自然壟斷性業務
d.完全壟斷性業務
答案:c
解析:管制機構的政策手段以有效競爭為導向,基本思路之一就是區分自然性壟斷業務與非自然性壟斷業務,政府以自然壟斷業務作為管制的重點,而非自然壟斷業務由許多家企業競爭性經營。
6.廣義的通信市場包括( )。
a.通信設備產品和通信服務市場
b.郵政市場和電信市場
c.郵政專業市場和笠凳諧?
d.通信市場和電子產品市場
答案:a
解析:廣義的通信市場指的是通信企業向消費者提供通信設備產品和信息傳遞服務的場所和領域,是社會對通信產品、服務現實的和潛在的需求總和。
7.會計成本核算中依據的是企業交易的原始價格記錄來進行的,因而核算的是( )。
a.前瞻性成本
b.歷史成本
c.重置成本
d.預期成本
答案:b
解析:會計成本是以歷史資料為基礎核算的歷史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