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礎》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歷年解析(3)

四、計算題 
1、 某 企業 適用33%的 企業 所得稅稅率,該 企業 1994年發生的有關業務情況如下: 
(1) 產品銷售收入400萬元; 
(2) 產品銷售成本190萬元; 
(3) 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20萬元; 
(4) 產品銷售費用30萬元; 
(5) 其他業務利潤3萬元; 
(6) 管理 費用25萬元,其中:業務招待費2.5萬元,超出準許扣除標準0.5萬元; 
(7) 財務費用18萬元,其中 利息 支出6萬元,超出按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 利息 1.5萬元; 
(8) 從被投資單位分得利潤35萬元(被投資單位的所得稅稅率為33%); 
(9) 營業外收入16萬元; 
(10) 營業外支出10萬元,其中,因違章排污支付環保部門罰款2萬元; 
(11) 購買某非專利技術20萬元。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計算該 企業 應納稅所得額,應納所得稅額,保留小數點後兩位數。 
[答案]: 
(1) 應納稅所得額=400 3 16—190—20—30—25—18—10 0.5 1.5 2=130(萬元) 
(2) 應納所得稅額=130×33%=42.90(萬元) 
[解析]解答所得稅綜合性的計算題時,最關鍵的是確定收入總額和哪些成本、費用和損失能從中扣除,哪些不能扣除,明確這一點後,其餘的計算將會非常簡單。本題中,收入總額為:400 3 16=419萬元,至於從被投資單位分回的利潤,已經在被投資單位繳納了所得稅,所以,這裡就不再繳納,因而也不在應納稅所得之內。 
應當從收入總額中扣除的是成本、費用、銷售稅金等支出。但並不是所有的成本、費用都可以在應納稅所得中扣除。有一些是能扣除的,準予扣除項目金額為:190 20 30 25 18 10=293(萬元),而有些則是不能扣除的,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為:0.5 1.5 2=4(萬元),具體是: 
(1) 超過標準的業務招待費0.5萬元; 
(2) 超出按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1.5萬元 利息 支出; 
(3) 罰款支出2萬元。 
所以,應納稅所得額=419—293 4=130(萬元) 
此外,注意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資本性支出也不得抵扣,所以購買非專利技術的20萬元不能計入成本費用抵扣。 
2、a 企業 2000年度利潤總額為30.85萬元;發放工資合計50萬元,另發放各類獎金合計8萬元; 計提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合計10.15萬元。 稅務 機關根據稅法核定a企業計稅工資總額為40萬元。 
a企業1999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為32萬元。 稅務 機關同意a企業2000年度每月按1999年度應納所得稅稅額的1/12預繳所得稅。截至2000年底,a企業已按1999年度應納所得稅稅額全額預繳企業所得稅。 
已知: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計提比例分別為2%、14%、1.5%。 
要求: 
(1) 計算a企業2000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並列出計算過程。 
(2) 計算a企業2000年度應納所得稅稅額,並列出計算過程。 
(3) 計算a企業2000年度每月預繳所得稅稅額,並列出計算過程。 
(4) 計算a企業2000年度年終彙算清繳所得稅稅額,並列出計算過程。 
[答案]: 
(1) a企業2000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30.85 (50 8—40) [10.15—(40×2% 40×14% 40×1.5%)]=52(萬元) 
(2) a企業2000年度應納所得稅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33%=52×33%=17.16(萬元) 
(3) a企業2000年度每月預繳所得稅稅額 
=32×33%×1/12=0.88(萬元) 
(4) a企業2000年年終彙算清繳所得稅稅額 
=17.16—0.88×12=6.6(萬元) 
(2001年考題分析) 
3.某國有工業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2年度取得產品銷售收入1524萬元,技術轉讓淨收入25萬元;發生產品銷售成本920萬元,銷售費用150萬元, 管理 費用45萬元,財務費用36萬元,應繳納增值稅110萬元,城市維護 建設 稅7.7萬元,教育費附加3.3萬元;該企業全年實際發放職工工資總額為260萬元, 稅務 機關核定的計稅工資總額為240萬元;其他準予扣除項目金額55萬元。 
另外,該企業2001年度發生虧損127萬元。 
該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是33%。 
要求: 
(1)計算2002年度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