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考試輔導初級經濟法衝刺大題

一、計算題 (本題型共5題,練習題提供正誤對照,不記分,)

1.a公司法定代表人以書面方式委託其供銷科長與b公司簽訂了一項化妝品買賣契約。委託書內容如下:
(1)委託期限,2003年4月15日-5月15日;
(2)採購甲類商品共10000件,每件最高限價750元。
2003年4月22日受託人與b公司簽訂購買甲類商品契約如下:
(1)購買甲類商品8000件,每件價格740元;
(2)b公司保證於5月20日前將貨物送到a公司,a公司驗貨後一次性支付全部貨款;
(3)a公司一次性向b公司支付定金6萬元;
(4)任何一方違約均按總標的額的10%支付違約金。契約簽名、蓋章等手續齊全。
5月10日,受託人發現甲類商品市場潛力較大,事先未向a公司法人代表請示,事後也未匯報,直接作主又與b公司簽訂了追加購買4500件甲類商品的契約,未再支付定金,其他內容與前次契約內容相同。
5月29日,b公司將全部甲類商品共12500件運到a公司後,a公司只同意支付其中10000件商品的貨款,並說明了當初只準備購貨10000件的事實,b公司不同意,並由此而引起糾紛,b公司對a公司提出違約起訴,並揭露雙方簽約人私自串通每件商品加價40元準備私分的事實。
要求:
結合以上內容,根據契約法的規定,分析計算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公司之間前後兩次簽訂的契約是否有效?為什麼?
(2)該契約的違約責任在哪一方?為什麼?
(3)該糾紛依法應如何處理?

正確答案:
(1)a、b雙方第一次簽訂的契約屬於部分有效契約,其中雙方簽約人私自串通加價部分無效,契約的其他內容均有效。因為串通加價部分屬於欺詐性質的契約內容,故無效;而其餘的所有契約內容均未超越代理許可權,故有效。
第二次簽訂的契約中,其中2000件甲類商品的購買契約有效,超越代理許可權多購的2500件無效。串通加價部分無效。
(2)契約違約責任在b方,因為b公司延遲交貨。故b公司應承擔違約責任。
(3)該契約糾紛的處理方法是:
b公司因違約應向a公司雙倍返還定金,或者向a公司支付違約金,但兩者不能同時並用。
受託人超越代理許可權多購的貨物由a公司供銷科長個人承擔責任。多購部分屬無效契約。


2.a電子設備生產企業(本題下稱a企業)與b商貿公司(本題下稱b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3年12月份有關經營業務如下:
(1)a企業從b公司購進生產原材料和零部件,取得b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貨款180萬元、增值稅30.6萬元,貨物已驗收入庫。
(2)b公司從a企業購電腦600台,每台不含稅單價0.45萬元,取得a企業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註冊貨款270萬元、增值稅45.9萬元。
(3)a企業向b公司銷售大型設備(b公司購入後作為固定資產),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含稅銷售額9.36萬元。a企業在製造該設備時,委託c公司進行部分專業加工,支付加工費2萬元,增值稅0.34萬元,取得c公司增值稅專用發票。
(4)b公司從農民手中購進免稅農產品,收購憑證上註明支付收購貨款30萬元,支付運輸公司的運輸費3萬元,取得普通發票。入庫後,將收購的農產品40%作為職工福利消費,60%零售給消費者並取得含稅收入35.03萬元。
(5)b公司向消費者銷售電腦取得含稅銷售額298.35萬元,均開具普通發票。
要求:(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1)計算a企業2003年12月份應繳納的增值稅;
(2)計算b企業2003年12月份應繳納的增值稅;

正確答案:
1.計算a企業12月應納增值稅稅額
(1)當期進項稅額=30.6+0.34=30.94(萬元)
(2)當期銷項稅額=45.9+9.36/(1+17%)=47.26(萬元)
(3)當期應納增值稅額=47.26-30.94=16.32(萬元)
2.計算b公司12月應納增值稅稅額
(1)當期進項稅額=45.9+30×10%×60%=47.7(萬元)
(2)當期銷項稅額=30.6+35.03/(1+17%)×17%+298.35/(1+17%)×17%=30.6+5.09+43.35=79.04(萬元)
(3)當期應納增值稅額=79.04-47.7=31.34(萬元)


3.2004年2月,某市財政局派出檢查組對國有大型企業甲的會計工作進行檢查。檢查中了解到以下情況:
(1)2003年1月,該廠會計人員a脫產學習1個月,會計機構負責人b指定出納c臨時兼管a的會計檔案保管工作,未辦理會計工作的交接手續。
(2)2003年2月,會計人員d調離該廠,在會計機構負責人b的監交下,d將自己負責的會計賬簿移交給會計人員e。但e在交接中因疏忽未發現所接會計資料在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方面的問題。
(3)2003年4月,會計機構負責人b調離該廠,該廠廠長張某任命自己的直系親屬f為會計機構負責人,f又任命自己的直系親屬g在該廠的會計機構中擔任出納,並由g兼管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4)2003年5月,張某根據職工代表大會的建議,解聘了總會計師h,並任命會計人員i擔任該廠的總會計師。
要求:根據以上事實和我國會計法的有關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1)會計人員a脫產學習1個月,是否需要辦理會計工作的交接手續?並說明理由。
(2)出納c臨時兼管a的會計檔案保管工作是否符合規定?並說明理由。
(3)會計人員d對於所移交會計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能否以會計資料已移交而推脫責任?並說明理由。
(4)接替人員e因疏忽未發現所接會計資料在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方面的問題,是否對該會計資料負法律責任?並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