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概論考試試題五

建設工程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

 

一、單項選擇題

1、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目的( )。

  a.保護產品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健康與安全以及保護生態環境

  b.保護能源和資源

  c.控制作業現場各種廢棄物的污染與危害

  d,控制影響工作人員以及其他人員的健康安全

2、建設工程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特點( )。

  a.一次性與協調性

  b.公共性與多樣性

  c.複雜性與多樣性

  d.相關性與持續性

3、下列選項中安全控制目標錯誤的是(  )。

  a.減少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的目標

  b.改善生態環境和保護社會環境的目標

  c.減少或消除設備、材料的不安全狀態的目標

  d.安全管理的目標

4、安全控制方針中“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第一”是充分體現了(  )的理念。

  a.安全生產,安全施工

  b.以人為本

  c.保證人員健康安全和財產免受損失

  d.以人為本但也要考慮到其他因素

5、施工安全控制的特點除了控制面廣、控制系統交叉性、控制的嚴謹性外,還應有( )。

  a.控制的多樣性b.控制的流動性

  c.控制的動態性d.控制的不穩定性

6、施工安全控制程式不包括(  )。

  a.確定項目的安全目標

  b.編制項目安全技術措施計畫並落實、實施和驗證

  c.持續改進,直到完成建設工程項目的所有工作

  d.建立施工安全控制程度的表格

7、施工安全的控制要求不包括(  )。

  a.各類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才能上崗

  b.所有新員工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即進廠、進車間和進班組的安全教育

  c.施工現場安全設施齊全,並符合國家及地方有關規定

  d.對施工機械設備進行檢查並進行記錄

8、危險源的定義為(  )。

  a.危險源是可能導致人身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危險因素

  b.危險源是指火災、水災等各種可能傷害人身或使環境遭受破壞的因素

  c,危險源是指除直接自然災害外的一切對人身體有傷害的一切有害因素

  d.危險源是指一種危害物品,這種物品可能導致人身破壞或疾病

9、危險源可分為兩大類,即第一類危險源和第m類危險源,它們分別包括( )。

  a.第一類危險源是指意外釋放的能量,第m類危險源指危險物質

  b.意外釋放的能量的載體或危險物質,造成約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

  c.造成約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意外釋放的能量的載體或危險物質

  d.危險物質,意外釋放的能量的載體

10、危險源與事故的關係(  )。

  a.正比例關係

  b.反比例關係

  c.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係

  d.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11、安全檢查表法的缺點是(  )。

  a.複雜難懂,不易掌握

  b.只能作出一些定性的評價

  c.不能從多方面考慮問題,使問題有弊端

  d.雖然能事先組織專家編制檢查項目,但這些安全檢查未做到系統化、完整化

12、安全技術施工措施計畫的實施不包括(  )。

a.安全生產責任制  b.安全教育

c.防護及預防教育  d.安全技術交底

13、安全性檢查的類型有(  )。

a.日常性檢查、專業性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前後檢查和不定期檢查

b.日常性檢查、專業性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後檢查和定期檢查

c.日常性檢查、非專業性檢查、節假日前後檢查和不定期檢查

d.日常性檢查、非專業性檢查、季節性檢查、節假日前檢查和不定期檢查

14、安全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

a.查思想、查管理、查作風、查整改、查事故處理、查隱患

b.查思想、查作風、查整改、查管理

c.查思想、查管理、查整改、查事故處理

d.查管理、查思想、查整改、查事故處理、查隱患

15、項目經理部安全檢查的主要規定有(  )。

a.檢查應現場抽樣、現場觀察和現場檢測

b.對檢查結果不用進行系統分析

c.檢查設備或器具,檢查人員,並明確檢查的方法及要求

d.根據情況調查確定安全檢查的內容

16、按照事故的原因進行分類可分為(  )。

a.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爆炸傷害、觸電等

b.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以及電燒傷

c.坍塌以及火災燒傷等

d.放炮,爆炸燒傷,燙傷以及爆炸引起的物體打擊

17、按事故後果的嚴重程度可分為(  )。

a.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特大傷亡事故、超大傷亡事故

b.死亡事故、重傷事故、重大傷亡事故、超大多傷亡事故

c.輕傷事故、重傷事故、死亡事故、重大傷亡事故以及急性中毒事故

d.微傷事故、輕傷重放、死亡事故、重大傷亡事故、急性中毒事故等

18、建設工程職業健康安全事故處理原則是(  )。

a.事故原因不清楚以及責任者沒處理不放過

b.沒有調查而下定論引起的事故不放過

c.事故責任者逃逸不放過

d.事故引發原因不清楚,事故責任者未找到不放過

19、安全事故的處理程式是(  )。

a.報告安全事故,調查對事故責任者進行處理,編寫事故報告並上報

b.報告安全事故,處理安全事故,調查安全事故,對責任者進行處理,編寫報告並上報

c.服告安全事故,調查安全事故,處理安全事故,對責任者進行處理,編寫報告並上報

d.報告安全事故,處理安全事故,調查安全事故,對責任者進行處理

20、( )的情形被視同為工傷。

a.醉酒導致死亡的

b.自殘或者自殺的

   c.在搶救國家財產時受到傷害的

d.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條例死亡的

21、大氣污染物的分類包括(  )。

a.氣體狀態污染物和固體狀態污染物

b.氣體狀態污染物和離子狀態污染物

   c.氣體狀態污染物和粒子狀態污染物

d.固體狀態污染物和粒子狀態污染物

22、大氣污染物的治理技術主要有(  )。

a.吸收法、催化法、化學法

   b.吸收法、生物法、燃燒法

c.吸附法、催化法、化學法

d.化學法、生物法、燃燒法

23、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不包括(  )。

 a.工業污染源 b.農業污染源

   c.大氣污染源 d.生活污染源

24、廢水處理的主要技術為( )。

a.化學法、物理法、物理化學法、生物法

b.化學法、生物法、加工法、物理化學法

c.生物法、過濾法、化學法、物理法

d.物理化學法、吸附法、生物法、化學法

25、噪聲按照振動性質可分為(  )。

a.氣體動力噪聲、工業噪聲、電磁性噪聲

   b.氣體動力噪聲、機械噪聲、電磁性噪聲

c.機械噪聲、電磁性噪聲、建築施工噪聲

d.機械噪聲、氣體動力噪聲、工業噪聲

26、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從1993年6月正式成立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遵照的宗旨是(  )。

a.建立一整套環境管理的模式,規範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環境表現,使之與經濟相適應,提高生態質量,節約能源,促進經濟

b.改善生態環境,減少人類各項活動的影響,節約能源

c.通過制定和實施一套環境管理的國際標準,規範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表現

d.建立環境管理國際標準,使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改善生態環境,節約能源

27、環境管理體系的意義中不包括(  )。

a.保護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b.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c.國內外貿易發展和環境管理現代化的需要

   d.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8、職業安全管理體系中事故的定義為(  )。

a.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情況

b.指某一危險發生後導致的嚴重後果

c.造成死亡、疾病。傷害、損壞或其他損失的意外情況

d.造成各種傷亡或損失的意外情況

29、風險的定義為( )。

a.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的發生的可能性和後果的組合

b.評價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否可容許的全過程

c.免除不可接受的損害風險的狀態

d.根據組織的法律義務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以降低組織可接受程度的風險

30、環境管理體系的概念及定義為( )。

a.客觀的獲得審核證據並予以評價,以判斷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是否符合規定的審核標準

b.整個管理體系的一個部分,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計畫活動等

c.組織依據其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對其他的環境因素進行控制所得的結果

d.組織依據其環境方針規定自已所要實現的總體環境目的,如可行應予以量化

31、建立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的管理體系的步驟( )。

  a.領導決策,人員培訓,初始狀態評審,制定方案,檔案編寫以及管理體系的策劃與設計

  b.領導決策,成立工作組,人員培訓,初始狀態評審,制定方案,管理體系的策劃與設計及檔案的編寫,檔案的審批和發

  c.成立工作組,人員培訓,領導決策,初始狀態評審,方案制定及策劃設計

  d.人員培訓,領導決策,成立工作組,體系檔案的編寫以及審批發布

32、初始狀態評審報告的主要內容不包括(  )。

  a.初始狀態評審目的,範圍

  b.初始狀態評審的程式和方法

  c.危險源與環境意識因素辯識、安全風險與環境影響評價

  d.評審過去的事故,進行分析評價,以及檢查組織是否建立了處罰方法和預防措施

33、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檔案編寫應遵循的原則為( )。

  a.標準要求的要寫到檔案里,寫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有效記錄

  b.遵循pdca管理模式並以檔案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c.體系檔案的編寫應遵循系統化、結構化、程式化的管理體系

  d.標準要求的要做到,做到最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4、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檔案的特點不正確的是(  )。

  a.法律性、系統性、證實性

  b.可操做性、不斷完善性

  c.體現方式的多樣化,符合性

  d.完整性、通俗性

35、程式檔案的編定內容和一般形式不包括( )。

  a.程式檔案要針對需要編製程序檔案體系的管理要素

  b.程式檔案的內容可按“swih”的順序和內容來編寫

  c.程式檔案要通俗易懂,做到內容與實際相結合

  d.程式檔案的一般格式可以是:目的和適用範圍,引用的標準檔案,術語和定義,職責,工作程式,報告和記錄的格式以及保存期限,相關檔案等

36、(  )叫檔案特點的法律性。

  a.檔案系統有明確層次,有明確的責任、目的、範圍、邏輯關係和接口

  b.檔案規定了活動的要求和記錄的方法,為管理體系提供了活動和結果的證據

  c.寫到就要做到,具有強制性,從而實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d.組織檔案有內部法規檔案應符合標準的要求和組織的實際情況

37、檔案策劃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

  a.確定檔案結構;確定檔案編寫格式

b.確定各層檔案名稱稱及編號;制定檔案編寫計畫

c.合理分工,加強協作

d.安排檔案的審查、審批和發布工作等

38、體系檔案不包括(  )。

  a.程式檔案   b.管理檔案

  c.管理手冊 d.作業檔案

39、對環境管理問題進行例行( ),既是對體系運行狀況的監督手段,又是發現問題及時採取糾正措施,實施有效運行控制的首要環節。

  a.監督和測量 b.監測和監督

  c.監測和測量  d.監測和定量

40、組織在建立和評審目標時除( )外都是應考慮的因素。

  a.環境影響因素  b.人為影響因素

c.遵守法律法規

d.其他要求的承諾、相關方要求等

41、目標和指標應與環境方針中的( )相呼應。

  a.承諾  b.實施  c.運行  d.職責

42、組織應制定一個或多個方案,其作用是保證環境( )的實現。

  a.職責和權力 b.目標與職責

  c.目標與指標 d.職權和指標

43、環境管理方案的內容一般不包括( )。

  a.組織的目標、指標的分解落實情況

  b.使各相關層次與職能在環境管理方案與其所承擔的目標、指標相對應

  c.規定實現目標、指標的職責、方法和時間表

 d.環境管理方案應隨情況變化及時做相應修訂

44、關於檔案管理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對現有有效檔案進行整理編號,方便查詢索引

  b.對適用的規範、規程等行業標準應及時購買補充,對適用的表格要及時發放

  c.對檔案要長期進行檢查並予以修改

  d.對在內容上有牴觸的檔案和過期的檔案要及時作廢並妥善處理

45、識別環境因素時應考慮到“三種狀態”,這三種狀態指的是( )。

  a.過去、現在、將來 b.正常、將來、反常

 c.正常、異常、緊急 d.現在、正常、將來

46、應及時更新環境方面的因素信息,以保證環境因素識別的(  )和重要環境因素評價的( )。

  a.及時性;科學性 b.充分性;及時性

  c.充分性;及時性 d.充分性;科學性

47、建設產品生產過程中生產人員、工具和設備的流動性,主要表現不包括( )。

  a.同一工地不同建築之間流動

  b.同一建築不同建築部位上流動

  c,不同工地不同建築之間的流動

  d.一個建築工程項目完成後,又要向一個新項目的流動

48、產品的(  )和生產的( )決定了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多樣性。

a.單件性;多樣性  b.多樣性;單件性

c.單件性;複雜性  d.多樣性;複雜性

49、產品生產過程的(  )決定了職工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管理的協調性。

  a.連續性和合作性  b.連續性與安全性

  c.連續性與分工性  d.安全性與分工性

50、產品的(  )決定環境管理的多樣性和經濟性。

  a.社會性與實踐性  b.時代性與實踐性

  c.社會性與時代性  d.時代性與分工性

注意:試題加粗處為答案